交不起了,实在是交不起了!由于中国的对等反制,很多美国的船只已经放弃停靠中国港口。 10月18日,美国迎来了六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示威行动,约700万人涌上街头,抗议声浪覆盖了全国。 从东到西,这场抗议横跨了美国50个州,波及了超过2700个城市。 纽约的时代广场被示威人群完全堵住,华盛顿的国会山也被围得水泄不通。 举起的标语牌上写着“权力属于人民”,这场集会是对现有政治体系的强烈反响,民众对政府的失望情绪在街头爆发。 抗议的声音在各大城市回荡,社会各界对政府政策的反对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与此同时,地球另一端的东中国海,海面上却上演了另一个不寻常的情景。 一艘名为“RIVIERA”号的大型邮轮,原本设定的航线是前往中国上海,距离目的地仅剩下不到两天的航程。 令所有人惊讶的是,这艘邮轮却突然改变了航向,转向了韩国的釜山港,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这一事件与中国交通运输部在2025年10月14日出台的政策息息相关。 根据新政策,中国将对美国拥有或运营的船舶、美国籍船舶、以及中国造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 具体来说,每净吨收费400元,而“RIVIERA”号的净吨为29175吨,意味着每次停靠的港口服务费就高达1167万元人民币。 对于邮轮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鉴于此,他们迅速决定取消原定的上海停靠,改道前往没有此类费用的釜山港。 这一政策的出台其实是中国对美国早前举动的对等反制。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2025年4月17日宣布了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措施,随后中国的港口服务费政策也正式生效。 中国政府宣布对美国企业所有或运营的船舶以及美国籍船舶加收特别港务费,这一措施从10月14日起生效。 按照规定,从2025年10月14日到2026年4月16日,中国港口每净吨收费400元,之后每年逐步上涨,最高可达到2028年的1120元每净吨。 这一政策的实施意味着,如果同一艘船每年停靠五次中国港口,按照最高标准计算,邮轮公司可能面临高达亿元人民币的费用。 这对于任何航运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所以,邮轮公司在做出经济上的考量后,决定避免这一笔高昂的费用,选择不再停靠上海,而是改道至韩国釜山港。 市场的反应迅速而直接,已有欧洲公司明确要求其运输合作方,必须避开与美国资本有关联的船只。 对于许多受“不可撤押运输合同”约束的货轮而言,处境更为艰难。 若因费用问题导致延误交货,产生的违约金可能远高于港务费本身,这进一步加剧了对美资船舶的规避情绪。 此过滤机制的影响范围相当广泛,据统计,全球仅美国持股比例超过25%的船舶数量就达到了三四千艘,它们都将面临这种全新的市场审查。 另外,港务费是一个精巧的经济杠杆。 其施力点虽在中国港口,但压力却能沿着全球供应链逆向传导,最终触达欧美市场的消费终端和通胀神经。 “蔚蓝海岸号”豪华邮轮的经历便是例证,当它准备停靠上海吴淞口港时,收到了一张1167万元人民币的费用通知。 船方代理人称,这笔费用完全出乎意料,未被计入游客报名费的预算。 最终,这艘邮轮放弃了停靠计划,临时改道驶向日本长崎。 整船游客的上海之旅被迫取消。这笔费用对任何船只而言,都是一笔无法被轻易消化的巨额开支。 对于频繁靠港的商船,压力更为持续。 船公司面临“自行吸收成本”或“提高运费”的抉择,但在欧美通胀警报尚未完全解除的背景下,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空间十分有限。 此杠杆之所以有效,其支点在于全球对中国制造业的“刚性需求”。 作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31个大类、609个小类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所以,压力最终将集中作用于航运资本本身。
美国驻华大使馆的账号发布了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内容:“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特朗
【75评论】【34点赞】
用户14xxx32
没逝的,一台爱疯涨价两千软妹币就补回来了,反正有的是人买
ruirui
中美贸易以死,不跟他做生意也死不了。
幸福人生伴你一生
改道韩国又多了千数海理
用户10xxx86
其实邮轮可以豁免的,这是纯消费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