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在上海举行的“一带一路”海关食品安全合作会议期间,哈萨克斯坦农业部与中国海关总署签署了一份关于规范哈萨克斯坦输华猪肉检验、检疫和安全要求的议定书。 根据协议,哈萨克斯坦的冷冻和冰鲜猪肉、猪肉副产品和热加工产品将获准进入中国市场。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是重要的一步,因为此前哈萨克斯坦猪肉从未供应中国市场,也没有任何哈萨克斯坦企业获得向中国出口猪肉的许可,这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哈萨克斯坦农业部与中国海关总署同意加强合作,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符合国际标准,并将特别关注检验检疫问题。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哈萨克斯坦国内的俄罗斯族人口数量从620万降低到360万人。大量俄族人口退出这个中亚国家,返回他们的母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养猪业主要集中在北部草原区,这里俄族人占据多数,猪肉产量占了全国的36%。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典型的穆斯林国家,全国哈萨克族人口占比70.6%,伊斯兰教逊尼派的信仰比例为76.2%,是一个非常穆斯林,非常清真的国家。 但随着俄族人口的减少,猪肉消费量也急剧下降。有媒体曾采访哈国俄族养猪户维克多·科瓦连科,他说:“俄族人在离开,买猪肉的变少了。如果说两三年前一天能卖出两头猪,现在一天连一块肉也卖不出去。” 哈萨克斯坦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养猪产业的态度也是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过去的几年中,哈萨克养猪户屡次抱怨,“没有银行愿意在养猪场的建设或现代化过程中发放任何贷款”。2017年,哈萨克斯坦猪肉产量首次跌破10万吨。 哈萨克斯坦对华出口猪肉这件事可以追溯到2019年,因为紧接着在17-18年,爆发了猪瘟, 由于哈萨克斯坦几乎很少的贸易量,因祸得福,哈萨克斯坦有了拥有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认证的“非洲猪瘟无疫区”身份。 于是中国就有了想法,希望哈萨克斯坦发展本土养猪产业,然后把猪肉产品卖给中国,这样哈萨克斯坦可以创汇致富,中国也多了一个境外的猪肉供应源,能分散国内的猪肉供应风险,确保中国境内的猪肉价格稳定。 哈萨克斯坦政府经过研究,决定投资1.9亿美元扩建猪场,并对每公斤出口猪肉补贴1.6元人民币,推动存栏量回升至2025年的近100万头。 从此,哈萨克斯坦北部草原上,那些养猪户们不再需要担心一天连一块猪肉也卖不出去的窘境了。 而中国的餐桌上,也将多一种来自遥远中亚的猪肉选择,它承载着历史的重负,也寄托着现实的经济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