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毛主席找到宋庆龄,说要还50000美元给她,宋庆龄却懵了:什么时候借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0-21 19:51:33

1954年,毛主席找到宋庆龄,说要还50000美元给她,宋庆龄却懵了:什么时候借的钱,我咋不知道?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封信,从陕北出发,穿越了敌人的封锁线,最终送到了上海宋庆龄的住所,这封信是毛泽东亲笔写的,内容很简单:红军物资匮乏,希望她能帮忙筹措5万美元,此时,刚刚结束长征的红军,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没有足够的粮食、药品和棉衣,冬天的严寒似乎要吞噬这支年轻的队伍。   收到信后,宋庆龄没有犹豫,她详细了解了红军的处境:战士们穿着单衣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作战,伤员缺医少药,粮仓更是几近空空,尽管她知道这笔钱的筹措会极为艰难,但她决心承担这份责任,她没有选择将信转交给自己的弟弟宋子文,兄妹二人早已因政治立场不同而疏远,她明白宋子文不可能冒险帮助红军。   宋庆龄首先从自己的积蓄中取出了一笔钱,这笔钱来自孙中山的抚恤金,是她多年来省吃俭用存下的,仅有不到2万美元,她知道还远远不够,于是决定抵押自己在上海的房产,这栋房子不仅是她的住所,还是孙中山曾经亲手种下梧桐树的地方,意义非凡,房产中介起初不敢接这样的业务,但她态度坚决,最终完成了抵押手续。   即便如此,资金仍未凑齐,她翻出自己的首饰盒,将母亲留下的翡翠手镯和孙中山送给她的金怀表也拿去典当,每一件首饰都承载着特殊的意义,但在她心里,支持红军的事业比任何私人情感都重要,经过几天的努力,她终于凑足5万美元,将钱交给了潘汉年,嘱咐他务必安全送到陕北。   这笔钱通过秘密渠道辗转送到红军手中,为他们购买了药品、粮食和棉衣,战士们换上了御寒的衣物,伤员得到了救治,粮仓也稍稍得以补充,这笔钱的到来,无异于雪中送炭,让红军得以坚持下去,毛泽东和周恩来非常感激,以为是宋子文通过宋庆龄转交的借款。   这笔钱的真实来源,宋庆龄始终没有提及,她不希望毛泽东和周恩来知道自己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担心真相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关于这笔钱的事情,她守口如瓶,整整十八年。   1954年,新中国成立五年后,毛泽东在整理旧档案时,想起了这笔“借款”,他非常重视,立即安排秘书凑足等值的款项,委托潘汉年带到宋庆龄的住所归还,宋庆龄听后,表现得很平静,她接过钱,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交给身边的秘书处理,她依旧没有透露钱的来历,甚至对“借款”一事表现出疑惑的态度。   直到1969年,宋庆龄在一封写给朋友的信中,才首次提到当年的这笔钱,这时毛泽东才从侧面了解到真相:那5万美元并非宋子文的借款,而是宋庆龄自己变卖家产凑出来的,得知此事后,毛泽东深受触动,对这位坚定支持革命的“国母”更加敬佩。   其实,这笔钱只是宋庆龄为革命事业付出的一部分,在上海期间,她不仅支持红军,还多次冒险营救被捕的中共党员,陈赓、廖承志等人在狱中受尽折磨,宋庆龄通过多方努力,帮助他们重获自由,当时,她的住所也成了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为了掩护来往的同志,她经常将客厅布置成普通的社交场所,特务在外面监视也看不出端倪。   1936年,上海地下党的电台被破获,与陕北的联系中断,宋庆龄得知后,立即行动起来,她通过各种关系,获取特别通行证,并资助牧师董健吾装扮成传教士,前往陕北恢复联络,这些行动都伴随着极大的风险,但她从未退缩。   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进一步加大了对抗战的支持力度,她在香港筹建“保卫中国同盟”,向海外募捐物资,援助新四军和根据地的百姓,通过她的引荐,白求恩、斯诺等国际友人进入中国,参与敌后医疗和宣传工作,她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中国抗战争取到了宝贵的国际支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宋庆龄出席了开国大典,此后,她拒绝了优厚的物质待遇,继续保持简朴的生活,她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妇幼事业的发展中,推动成立中国福利基金会,改善妇女和儿童的医疗条件,她的一生,始终致力于人民福祉,践行孙中山的遗愿。   对于那5万美元的故事,宋庆龄始终没有主动提起,有人问她为什么不早些说明,她笑着回答:“当时说出来没有意义,红军需要钱是事实,我能帮忙也是事实,其他的不重要,” 这份坦然与大气,正是她人格魅力的体现,1981年,宋庆龄因病去世。   信息来源:凤凰网《36年毛泽东向宋庆龄借款 险害她暴露党员身份》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