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警告:如果中国不再向美国出售稀土,美国将中企踢出全球股市、从SWIFT支付体系中踢出中国企业,请问中国你如何招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中国商务部连发两条公告,直接把稀土出口管制升级。 公告里明确,对含有中国成分的稀土元素出口将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其中五种关键稀土元素的出口尤其受到限制,半导体用途要逐案审批,军事用途基本不予许可。 这一招几乎直接戳中了美国的软肋,因为稀土是高科技产业和国防装备的重要原料,而中国正好掌握着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核心。 消息一出,美国立刻炸锅了。美国贸易代表急着要求中方通话,但被中国稳住了节奏,晾了三天再回应。随后,美国财长又试图通过放松关税豁免来换取稀土供应,但中方依旧态度冷静。 美国甚至放出狠话,如果中国不再向美国出售稀土,将考虑把中国企业踢出全球股市和SWIFT支付体系。 表面上看,这种威胁声音很大,但实际上,美国底气不足,因为他们自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实在太深。 说到这里,先看中国的稀土优势。全球稀土产量中,中国占65%,储量占49%,更关键的是,中国拥有完整的稀土全产业链。从开采、冶炼,到功能材料制造,中国基本掌控着全球85%以上的核心加工能力。 这意味着不管美国想去哪找稀土替代品,最终仍旧得靠中国技术和工艺。澳大利亚、加拿大矿产虽有潜力,但受技术、环保、成本限制,短期内根本无法填补空缺。欧洲、日本也只能偷偷签合同保供,而不是全面脱离中国供应链。 稀土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民用领域,更在军事领域。F-35战机、精确制导导弹、雷达系统,几乎每个关键零件都离不开稀土。有数据指出,美国87%的主力装备都依赖中国稀土。 换句话说,如果中国收紧供应,美国军工系统立即面临巨大压力。加上美国自身矿业开发成本高、环保要求严格,想自给自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一边威胁,一边求着中国“松手”的原因。 那么,美国威胁踢出中企股市或者SWIFT,又能起多大作用呢?实际上,中企早就做了应对准备。很多中概股已经从美股退市,回到A股、港股上市,国内资本市场有足够的承接能力。 这意味着即便美国封杀,美股投资者也只能看着中国企业成长的红利“溜走”,自身收益受损。至于SWIFT,美国掌控全球支付网络确实占优势,但中国早已布局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130多个国家,加入机构超过1.3万家。 就算SWIFT真的想动手,也无法彻底断中国企业的跨境支付渠道,而且会反噬美国自身企业和全球供应链。 除了金融手段,中国还有一套更扎实的应对策略。稀土出口管控并非一刀切,而是精准锁定军事用途和高端半导体用途,这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又确保对国内产业和全球市场的可控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推动稀土全产业链升级,从开采到深加工都牢牢掌握在手里,让稀土不仅是资源,更成为战略筹码。新能源产业、电池、光伏、风电等高附加值应用都形成了国内自主循环体系,确保产业安全。 金融领域同样稳扎稳打,人民币跨境结算不断扩大,中国与中东、非洲、巴西、澳洲等国家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和人民币结算协议,原材料采购、贷款甚至大宗商品交易越来越多用人民币结算,这大大削弱了美元霸权的单边影响力。 中企多市场上市、国内资本吸纳能力强,使得美国封杀中企股市威力有限。再加上中国手里还有万亿美元级美债储备,随时可以通过减持产生市场影响,让美国国债收益率波动,甚至影响美国国内利率和民生成本。 这场博弈的逻辑非常清楚:美国依赖中国稀土和市场,中国则掌握资源和金融自主权。双方都不可能贸然全面脱钩,因为一旦“撕破脸”,伤害的不是一方,而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 美国在表面上咆哮威胁,实际上是焦虑和无奈的表现。中国稳住节奏,通过精准施策,既保持主动,又避免过度对抗,体现出高度战略定力。 长期来看,这场博弈有几个趋势值得注意。首先,全球产业链正在多极化,单纯依赖美元和美国金融体系的时代正在改变。 中国在稀土、金融自主、产业链自主方面的布局正在加速,使得未来谈判和博弈时手中筹码更加稳固。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光伏和电池产业已经形成高附加值链条,不仅可以抵御外部压力,还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最后,中国在深海、太空资源方面也在布局,比如海底矿产勘探和嫦娥探月任务,为未来战略储备增加了新的筹码。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短期内可能会感受到一些价格波动,比如手机、汽车或者电子产品略有上涨,但长期来看,中国的稀土和金融自主布局,有助于国内高科技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使产业链安全、就业和投资环境更加稳固。
美国警告:如果中国不再向美国出售稀土,美国将中企踢出全球股市、从SWIFT支付体
不负赋墨尘
2025-10-21 15:58:2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