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法国惊呆了,德国震惊了,就连美国都傻眼了!因为美媒发现,中国车企生产全球约70%的电动汽车。 这数字刚曝光时,不少西方媒体还忙着核对来源,等国际能源署《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一出炉,所有质疑都咽了回去,这份权威报告明确标注,中国已经稳稳占据全球电动汽车制造中心的位置,产量占比高达七成以上。 法国那边最先坐不住了,要知道雷诺集团早年还想着靠电动车型抢占欧洲市场,结果2024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停滞不前,自家车型在本土的份额反倒被中国品牌咬掉一大块。 有巴黎经销商私下吐槽,以前顾客进门先问雷诺ZOE,现在不少人直接打听比亚迪海豚的到货时间,连本土车企引以为傲的设计优势,在性价比面前都显得没那么有吸引力了。 更让法国车企憋屈的是,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欧盟进口的电动汽车里,60%都来自中国,自家门口的市场都快成了中国车企的秀场。 德国的震惊劲儿更足,作为汽车工业的老牌强国,大众、宝马、奔驰这些巨头早就喊出了电动化转型口号,可2024年整个欧盟的电动汽车产量也就240万辆,还不到中国一家比亚迪全年销量的零头。 慕尼黑车展上有个细节特别扎眼,往年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德国车企展台,今年不少观众转去了中国品牌的展区,有人拿着中国电动车和德国车型的配置单对比,算完账就摇头:同样的续航里程,中国车价格能便宜近三成。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私下开会都在说,以前总觉得中国车企是“追随者”,现在才发现对方早就成了“领跑者”。 美国的反应更是从最初的难以置信变成了焦虑,2024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也就刚过百万辆,增速只有10%,而中国光一年卖出的电动汽车就超过1100万辆,比两年前的全球总销量还多。 特斯拉原本以为靠着本土优势能稳住市场,结果中国车企通过墨西哥工厂绕开关税,开始悄悄渗透北美市场。 更让美国车企头疼的是,自家电动车平均价格比传统汽车高出30%,而中国市场上三分之二的电动汽车售价已经低于燃油车,这种价格优势一旦带到全球市场,后果不堪设想。有美媒直白地说,美国汽车业面对的已经不是“竞争”,而是“降维打击”。 根子上还是中国把电动汽车的产业链攥得太牢了,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前10个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里,六家中国企业占了65.5%的份额。 宁德时代一家就独占36.8%,不仅给国内车企供货,连特斯拉、宝马这些海外巨头都得靠它撑着。比亚迪更厉害,动力电池主要供自家车型,靠着纯电和插混双轨策略,2024年海外装车量同比暴涨142.9%。 以前西方车企还想着靠核心部件卡脖子,现在反过来了,不少欧洲车企得求着中国电池企业优先供货。 而且中国车企早就不是只守着本土市场了,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达到近125万辆,占全球出口份额的40%,巴西市场里85%的电动汽车来自中国,泰国街头跑的电动车里大半贴着中国品牌标。 更聪明的是,面对一些国家的关税壁垒,中国车企直接把工厂建到了当地,墨西哥、泰国的生产线一开工,就把关税成本降到了最低。国际能源署都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份额会达到80%左右,光是中国市场的节能减排就能取代全球每天250万桶石油消耗。 法国车企试着搞了几次价格战,结果发现根本扛不住,中国车企能把电动车价格压下来,靠的不是亏本甩卖,而是从锂矿加工到电池回收的全链条成本控制。德国大众花了三年建的电池工厂,产能还没拉满,中国企业已经在海外布局了第六个生产基地。 美国那边想靠《通胀削减法案》扶持本土产业,可特斯拉的电池还是得找宁德时代,本土电池厂商的产能连自家需求的一半都满足不了。 最让西方车企无奈的是市场的选择,在德国,消费者拿着计算器算完发现,就算油价跌到每桶40美元,开中国电动车的成本还是比燃油车低。在巴西,中国进口电动车因为价格亲民,2024年直接把当地电动汽车销量拉高一倍多。 国际能源署的报告里藏着个关键数据:中国以外的新兴经济体,75%的电动汽车销量增长都来自中国进口车。这意味着不管西方车企愿不愿意,中国电动车已经成了全球市场的刚需。 现在法国雷诺开始偷偷研究中国车企的供应链管理,德国宝马把更多电动车型的研发中心搬到了中国,美国福特甚至跑去和宁德时代谈合作建厂。 这些曾经的行业巨头慢慢发现,与其和中国车企硬碰硬,不如学着搭上这趟快车,毕竟国际能源署都放话了,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会超过2000万辆,占比超四分之一,而中国车企的产能还在跟着市场扩容。 这股势头显然挡不住了,从动力电池的六成份额到整车制造的七成产量,从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到全球出口的四处开花,中国车企已经在全球电动化浪潮里站稳了脚跟。那些曾经震惊的西方车企,现在更多的是忙着调整策略。毕竟在趋势面前,任何偏见和抵制,最终都抵不过市场的选择。
为何特斯拉低配用宁德时代,中高配却全交给LG?特斯拉这几年在中国卖得风生水起,
【2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