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荷兰的“光刻机战争”,中国这次不光要打,而且要一次性打死!谈判的窗口已经关闭,

玉尘飞啊 2025-10-21 09:46:09

对荷兰的“光刻机战争”,中国这次不光要打,而且要一次性打死!谈判的窗口已经关闭,任何豁免请求都将被无视,北京的目标只有一个:拿荷兰祭旗,震慑整个欧洲! 这一切的核心,就是荷兰阿斯麦(ASML)的光刻机,尤其是高端的 EUV 机型,全球独此一家能造。 前几年,美国一直逼着荷兰给中国 “卡脖子”,荷兰还想在利益和政治间找平衡,限制得比较温和。 但到了 2023 年,荷兰的限制一步步升级,不光 EUV 不让卖,连不少 DUV 机型也被纳入管控。 更狠的是,2024 年初,阿斯麦直接取消了部分对华光刻机订单,说是荷兰政府吊销了发货许可证。 这回中国没再像以前那样见招拆招,态度硬得超出很多人预料。毕竟 7 年前中兴事件的教训太深刻,一纸禁令就让企业差点停摆,现在早就不是被动挨打的时候了。 中国的反击思路很清晰,两条腿走路,一边搞国产替代,一边精准反制。上海微电子已经有了大突破,90nm 制程的光刻机已经能量产,28nm 的也在加紧测试。 今年9月,他们甚至公开了 EUV 光刻机的参数图,明显是底气足了。 另一边的反制更戳痛点,直接对镓、锗这些关键金属加强出口管制。要知道,全球大部分镓都来自中国,而这正是制造半导体的刚需材料。 这一下欧洲企业慌了神,荷兰的阿斯麦首当其冲,2024 年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预计要跌到 20% 左右。 去年 7 月,阿斯麦和恩智浦等 30 多家荷兰企业,还联名给荷兰政府写信要扶持,可见日子多不好过。 为啥偏偏盯着荷兰下手?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荷兰经济体量不算大,但在半导体产业链里地位关键,又是欧盟成员国,堪称 “风向标”。 说白了,对荷兰亮明态度,就是给整个欧洲看:技术脱钩的代价,你们真的扛得住吗? 这打法其实不新鲜,2012 年对日本稀土反制就让世界见识过中国的资源杠杆力,现在只是换了更高维度的战场。 有人说中国这是冒险,其实全是算过的账。28nm 这类成熟制程的芯片,国内产业链已经能撑起来了,日常用的家电、汽车芯片基本能覆盖。 上游的稀土、关键金属更是我们的硬优势,别人短期根本替代不了。最关键的是,咱们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新技术不怕没地方试错迭代。 荷兰自己其实也挺拧巴,现在的看守政府跟着美国走,却坑了本国企业。 就像之前他们强行接管中资相关的半导体企业,中国直接限制其芯片出口,荷兰立马就急着要对话。毕竟这些芯片在全球汽车产业链里缺一不可,反制效果立竿见影。 这场博弈早就不是 “能不能买到光刻机” 这么简单了,本质是抢 “创新权”。中国正在从过去的 “市场换技术”,彻底转向 “自主创新”,这才是最根本的变化。 以前大家都盯着阿斯麦的机器,现在发现中国在布局整个产业链,从材料到设备再到应用,全都要抓在手里。这就像下围棋,不再纠结一子得失,而是要掌控整个棋局的主动权。 荷兰的困境其实是全球化裂痕的缩影,一个有顶尖技术的小国,被迫在大国间选边站。但这次中国不再被动接招,而是主动塑造规则,逼着对方重新算账。 美国想把产业链从中国迁走,可实际操作起来满是坑,英特尔、台积电在美国建厂成本居高不下,只能靠政府补贴撑着。 欧盟搞的芯片法案想扩大产能,可没有关键材料和市场支撑,谈何容易。说到底,半导体产业高度全球化,不是谁想割裂就能割裂的。 最后的结局可能不是谁打败了谁,而是催生出更多元的科技生态。但欧洲会因此更团结,还是内部先闹分裂?这可比光刻机本身还值得琢磨。 你觉得荷兰接下来会松口吗?中国的国产替代还需要多久能全面突破?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部公告 2024 年第 46 号 关于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的公告》 看看新闻《随美起舞 荷兰对华科技打压不断 后果有多严重?》 中国报告大厅《2025 年中国光刻机产业突破与全球市场格局演变:数据洞察与发展前瞻》

0 阅读:79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1

用户10xxx61

2
2025-10-21 10:56

停止出售稀土给光刻机零部件公司。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