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一名叫做蔡国栋的台湾老兵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老家看望原配妻子,谁料原配妻子在看到他后,竟然直接打开大门说:“你走吧,我没什么话跟你说了,以后你也不要再来了。”
蔡国栋1918年出生在山东聊城一个普通农家。那时候农村讲究早婚,父母给他安排了媳妇刘金娥,她比他大3岁。1934年,15岁的蔡国栋跟刘金娥结了婚,两人按老规矩过日子。刘金娥在家操持家务,伺候公婆,蔡国栋帮忙干农活。但他心里头不踏实,总想着出去闯荡。婚后几年,他们没生孩子,这在村里算个事儿。刘金娥老实本分,从不抱怨,继续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蔡国栋上过几年学,脑子活络,不甘心一辈子窝在村里种地。他父母劝他先成家再走人,可他结婚后还是没安分下来。
1937年抗日战争打响,蔡国栋找到机会,离家参军,加入国民党部队。他从普通兵干起,慢慢接受训练,当上空军教官。部队生活让他见识广了,辗转各地打仗。刘金娥留在老家,一个人扛起家里重担。她种地、照顾老人,日子过得苦巴巴。村里人劝她改嫁,她不肯,说自己是蔡家媳妇,得等着丈夫回来。战争乱七八糟,消息不通,蔡国栋一走就好几年没音信。刘金娥就这么年复一年守着,公婆年纪大,她尽心尽力。蔡国栋在军中混得还行,但没提老家的事儿。
1948年,蔡国栋在青岛遇到第二任妻子,两人很快就结婚了。那时候部队允许自由恋爱,他没告诉新媳妇老家有原配。国民党部队乱成一锅粥,年底他们撤退到台湾。蔡国栋随军过去,定居在眷村。台湾日子开头难熬,他跟第二任妻子白手起家,生了儿女,包括女儿蔡怡。生活慢慢稳当下来。蔡国栋干过各种活儿,养家糊口。刘金娥那边,继续在山东老家过日子,没再婚,一个人对付农活和家事。公婆先后过世,她帮着料理后事。村里人知道她情况,都觉得她傻,但她坚持下来。
1979年两岸关系松动,蔡怡帮蔡国栋在山东聊城报纸登寻亲消息。亲戚看到后回信,说父母还活着,刘金娥也没改嫁,一直等着。蔡国栋收到信,家里闹了点事儿。他第二任妻子得知原配的事儿,生气了好一阵子。蔡国栋解释了半天,才勉强平息。家里人知道了这段旧事,但日子还得过。蔡怡理解父亲,帮着打理这些事儿。刘金娥那边,收到消息也没大动静,继续过她的日子。两岸政策慢慢变,蔡国栋等着机会回大陆。
1987年底,台湾开放民众去大陆探亲。1988年春天,69岁的蔡国栋带着第二任妻子和女儿蔡怡回到山东聊城。村里变化大,他们凭记忆找路。父母已经过世几年,只剩小妹妹在。刘金娥72岁,还住在老地方。蔡国栋敲门,刘金娥开门,看到他身边站着第二任妻子和蔡怡。蔡国栋想跟她谈谈,两人单独坐下来。刘金娥讲了些父母在世的事儿,勉强聊了一个小时。蔡国栋道歉,但刘金娥态度冷淡。她没多说什么,就让他走,以后别来了。蔡国栋一家没多停留,离开村庄。
蔡国栋回台湾后,开始寄钱给刘金娥。钱通过渠道送到山东,但刘金娥侄子收了,用来给自己盖房娶媳妇。刘金娥没拿到多少,晚年生活还是紧巴巴。她身体越来越差,继续独居老屋。村里亲戚偶尔帮衬,她没改过生活方式。去世前,刘金娥把一件旧棉袄交给蔡国栋的妹妹。妹妹住附近,收下东西。刘金娥在山东聊城过世,消息传到台湾。蔡怡赶回来,帮着布置灵堂。亲戚参与,刘金娥就地安葬。蔡怡办完事儿,回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