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香港,连人民日报都点赞!74岁香港老人长途跋涉两百多天,居然是为了重走长征路,追寻信仰的足迹,太难得了,真是香港重走长征路第一人!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0月16号,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报道了香港一个特殊的老人,他有74岁高龄,却没想着在家安心养老,而是选择徒步重走长征路!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选择? 起初看到那个视频时,只觉得是一位普通老人,背着旧背包,鞋带系得紧紧,走在并不平坦的路上。 可再一看,那背影比许多年轻人的步伐都更坚决,谁能想到,这位已经七十多岁的香港老人,不是去旅游散心,而是用两百多天的时间,实打实地走一条连许多壮年人都不敢想的路线——长征路! 这不是旅行清单上的打卡,也不是健步走的挑战杯,那是一条要带着敬畏走、带着信念走的路,并且已经走了207天! 他的名字叫郑镇炎,年轻时做媒体,满香港街巷跑新闻的人,如今却选择离开熟悉的都市,去追一段九十年前的火焰。 他说那颗种子是在中学时读《红星照耀中国》埋下的,别人看完书关了灯,他看完书却多年睡不着,总觉得该亲眼看看历史的山河到底长什么样。 有些人喜欢买纪念邮票,有些人喜欢研究历史地图,而他更极端,干脆背包出发,自己去丈量。 去年十月,他从江西于都出发,每天天刚亮,别人还在伸懒腰,他已经开始走,他不急不躁,却从不偷懒,平均一天要走二十多公里。 外人以为他是铁脚板,只有他自己知道,膝盖每天都在抗议,鞋磨破了,袜子磨烂了,他只是再补一补就继续往前。 路途并不浪漫,山风比空调硬,客栈的床板比瑜伽垫硬,吃饭不敢挑剔,住处不能挑剔,唯一讲究的就是每天记日记,把看见的旧址、碑刻、老屋,一一写进去。 他不是在完成旅程,他像是一个去拿证据的人,要把这段历史摸个清楚,刻进心里。 让人意外的是,他走的不是孤独之路,路上遇到的人比地图更值得记录,最让人动容的是他来自香港的身份。 有人说香港年轻人和国家历史有距离,可他偏要把脚步当作桥梁,他走得越远,感触越深。 两百多天过去,他瘦了六七斤,却说比出发时更有劲,疲惫是有的,可他从不言放弃,因为在他心里,这条路不是终点之旅,而是归心之行。 他从不宣称“我是第一人”,反而说:“希望以后有更多香港人走来看看。” 他计划回去后办个小展览,把沿途的照片、日记都摆出来,他想让更多人知道,长征不是过去式,而是一座永远敞开的门。 有人因为他的故事重新拾起搁置的计划,有人带着孩子看报道,让他们知道,真正的榜样不一定年轻,也不一定有光环。 信仰不是喊出来的,是走出来的,我们也许不用翻雪山过草地,可每个人心里都该有一条必须走完的路。 人生真正的终点,从来不在地图上,而在那一刻,你知道自己为何出发!
不仅香港,连人民日报都点赞!74岁香港老人长途跋涉两百多天,居然是为了重走长征路
叁号知识局
2025-10-20 21:17:1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