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偷鸡不成反被卡,欧洲小国的自作聪明! 荷兰最近的操作,真让人看得一头雾水。这个一向自诩“理性务实”的欧洲小国,在美国的劝说下,居然决定冻结中国资本在安世半导体的股权,把一家中国人花十年救活的公司硬生生抢了过去。这不是普通的外交摩擦,而是赤裸裸地伸手进别人兜里掏钱。更讽刺的是,他们居然还觉得理直气壮。 事情要从安世半导体说起。2018年之前,这家公司已经濒临破产。是中国的闻泰科技接手后,不惜重金投入研发、扩大产线,把一家濒死企业变成了全球车规级芯片的重要玩家。安世的东莞工厂如今是关键环节之一,封装、测试、出货,全都在中国完成。去年公司营收接近150亿元,利润率稳步上升,光是上缴给荷兰的税金就超过1亿欧元。结果荷兰政府看着眼红,一纸命令,把中方管理层直接踢出局,宣称“为国家安全考虑”。 听起来像个笑话。要知道,这家公司之所以活着,全靠中国的供应链和市场。上游元件、封装产线、销售网络,没有一块不与中国绑在一起。荷兰的动作,就像一个人端着碗在别人家吃饭,还要伸手把锅端走。最离谱的是,他们真以为这事能顺利收场。 这次荷兰其实早有预谋。早在今年春天,荷兰就联合德国、法国等九国成立了所谓的“欧洲半导体联盟”,想通过抱团发展芯片产业来减少对亚洲的依赖。可光喊口号没用,欧洲连产业链都不完整。缺稀土、缺设备、缺市场,唯一做得像样的,也只有ASML的光刻机。偏偏ASML自己还依赖中国供应链,没有中国的稀土材料,它连设备核心部件都造不出来。 但荷兰选择的不是合作,而是赌气。美国说要围堵中国,它立刻跟上;美国说要制裁谁,它就立马响应。问题是,荷兰从来没想过,美国不会替它买单。美国可以搞补贴法案扶持本国厂商,而荷兰抢了中国的资产,却只能在欧洲内部惹火烧身。安世半导体的核心业务一旦停摆,欧洲汽车企业的供应链立刻断档。特斯拉、宝马、奔驰都在用它的芯片,没了安世,整个生产线都得慢下来。 更荒唐的是,荷兰似乎忘了自己靠谁吃饭。中国是它在欧盟外第三大贸易伙伴,农业、能源、化工、设备、奶粉,哪一个行业没在中国市场上挣钱?如今中国企业被强行剥夺资产,中国市场难道还会继续“照单全收”?别忘了,荷兰的飞利浦、壳牌都在中国投资,真要动起手来,谁吃亏一目了然。 有人说荷兰这步是“政治忠诚”的体现。忠诚?更像是短视。如今的全球产业链早已不是谁能单方面主导的时代。中国掌握的是完整的工业体系,从原材料、制造、封测到应用端都在手里。你可以一时得意,但不可能靠掠夺建立长期优势。中国要回应的方式,也不用喊口号,只要静静地“断供”,安世的生产线立刻停摆。到那时,荷兰的政客可以继续开发布会,但他们的工厂会陷入寂静。 更深层的问题是,欧洲正在迷失。它曾以规则与契约自豪,如今却在一次次危机中撕下面具。美国早就放弃规则主义,欧洲还以为自己能左右局势。其实在这场科技与资本的较量中,荷兰不过是个听命的小卒。它在美国的阴影下自我安慰,却不知自己已被推向悬崖边缘。 现在,中国根本不急。欧洲在半导体、汽车、机械等行业的依赖早已形成惯性。中国完全有能力重建新的合作体系,而荷兰则会被自己的短视政策拖下水。更何况,全球经济的重心正在转向东方,未来十年,中国的工业产值将占全球的一半。无论是汽车、能源还是人工智能,离开中国,欧洲的未来会越来越窄。 这不是一句“威胁”,而是现实。谁不信,就等着看荷兰的下场。 现在想想历史真是让我感慨,荷兰在17世纪靠海上贸易崛起,曾是欧洲最精明的国家。可如今,它却在美国的指令下自断生路。历史的讽刺在于,那些曾经以“航海智慧”闻名的民族,如今在政治风浪中连方向都看不清了。 安世事件过后,全球资本界其实已经明白一件事,和中国做生意,不能只算短期账。谁敢动中国的投资,谁就会被现实反噬。 荷兰或许会意识到这一点,但已经太迟了。商业的世界没有怜悯,信任一旦破裂,就再也无法修复。它曾是欧洲最聪明的国家,如今却成了最急于表忠的小弟。 世界从不会同情聪明的傻子。 未来的欧洲会慢慢明白:做美国的马前卒,永远得不到糖果。中国不会急着发火,只会在静默中重塑秩序。等到他们发现自己被排除在产业链之外,所有关于“规则与自由”的高谈阔论,都将成为风中的空话。 聪明的国家靠理智生存,愚蠢的国家靠情绪表态。荷兰这次表了态,也许赢得了掌声,却失去了未来。最后只能感叹一句,有些人以为在帮美国遏制中国,其实只是帮美国清理废铁。
荷兰,终于后悔了!10月29日任期一到,那个撒谎的荷兰部长卡雷斯曼,态度彻底
【8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