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俄乌战场一周战况分析,俄军正在将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兵力沿整个战线拉扯。俄军开辟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20 17:25:12

综合俄乌战场一周战况分析,俄军正在将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兵力沿整个战线拉扯。俄军开辟了新的攻击方向——即伊久姆/奥斯科尔方向,目的是切断顿涅茨克前线北段乌军的后勤。 俄军已经逼近科罗维亚尔,如果能在十月底前拿下该地,那么接下来就是鲁布齐,乌军整个博罗夫斯科耶方向的补给将只能通过博罗瓦亚居民点这个“瓶颈”进行,这将导致整个战区的补给危机。 俄军这波沿战线拉扯乌军兵力的操作,本质上是用兵力优势打了场 “分蛋糕” 的算盘,毕竟现在俄军每月能征召 5 万到 6 万新兵,是乌军征召规模的近两倍,手里有兵才敢这么四处布局。 从战场数据就能看出端倪,今年前四个月俄军每月占领的土地面积还在 133 到 325 平方公里之间波动,可 5 月之后突然提速到 449 平方公里,6 月更是冲到 556 平方公里,这背后就是兵力调配的调整 —— 不再死磕单一战线,而是通过多方向施压让乌军顾此失彼。 伊久姆 / 奥斯科尔方向的重新激活堪称这盘棋的关键落子,要知道这里早就是战场咽喉,2022 年俄军就曾完全控制伊久姆市,如今再攻相当于精准戳中乌军的后勤软肋。 顿涅茨克北段乌军的补给线本就脆弱,之前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 E-50 公路已经被俄军 11 万兵力围了半年,那规模比英国皇家陆军地面部队总数还多一半,乌军只能凑出 2 到 3 万人死守,现在伊久姆方向又杀出一支俄军,等于给乌军的补给线套上了 “双保险”。 这种打法其实不新鲜,去年巴赫穆特之战就是现成的例子,“瓦格纳” 用 224 天把乌军拖进绞肉机,最后靠切断补给线拿下全城,当时乌军哪怕有总统卫队旅这样的精锐,没了弹药和粮食也只能节节败退,光那一战就打残了乌军第 53 机械化步兵旅一半以上的力量。 现在俄军逼近的科罗维亚尔,就是下一个 “巴赫穆特式节点”。从地理上看,这里距离鲁布齐不过十几公里,而鲁布齐又是博罗夫斯科耶方向补给线的必经之路,一旦被俄军拿下,乌军的后勤通道就会被压缩到极致。 参考波克罗夫斯克的围困战术,俄军擅长用 “渗透与破坏小组” 在周边村落找防线漏洞,现在这套打法显然复制到了科罗维亚尔周边,过去七天已经拿下三个外围居民点,距离核心区域只剩不到 5 公里。 按照这个推进速度,十月底拿下绝非空谈,毕竟俄军在兵力密度上占尽优势,光伊久姆方向投入的兵力就超过乌军该区域防御力量的 1.5 倍。 更要命的是后续的鲁布齐攻势,一旦失守,乌军补给就只能挤过博罗瓦亚居民点这个 “独木桥”。这地方只是个千人级别的小村落,唯一的对外公路还是年久失修的乡村路,大型运输卡车只能单排通行,每天通行量撑死 30 辆,可乌军博罗夫斯科耶方向的部队每天至少需要 80 辆卡车的弹药和燃料。 之前乌军还能通过科罗维亚尔、鲁布齐多条线路分流运输,现在等于被掐断了所有支路,只剩这根一捏就碎的补给管。这种场景在阿夫迪夫卡战役中早有先例,当时俄军切断外围通道后,乌军不到一个月就丢失了 53 公里防线,最后只能仓促撤退。 乌军现在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每月 3 万人的征召速度根本跟不上消耗,第三方数据显示乌军伤亡人数比俄军还高,而装备损失更是触目惊心,过去一个月就丢了 530 辆坦克和 1597 辆装甲车。 原本防守波克罗夫斯克和康斯坦丁诺夫卡的 8 万兵力已经捉襟见肘,现在伊久姆方向告急,只能从扎波罗热前线抽调部队增援,这恰恰中了俄军拉扯兵力的圈套。 一旦博罗瓦亚这个补给瓶颈被火力封锁,前线乌军很快就会面临弹药告急,要知道巴赫穆特之战时乌军就是因为补给线被掐,不得不派没经验的新兵填线,结果伤亡陡增,如今这套困境很可能在顿涅茨克北段重演。 俄军显然算准了这步棋,用新方向的进攻撕开缺口,再靠节点争夺锁死后勤,这套组合拳打下来,乌军想不陷入补给危机都难。

0 阅读:24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