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一旦开战,中国的策略就是“壮士断腕”:用沿海经济带,换掉美国整个亚太霸权!戴旭上校的观点很明确,我们最多是发展重心西移,但美国的代价,将是其遍布日韩的41处军事基地被彻底清除。 戴旭上校这话,根本不是鼓吹打仗,是把中美之间的战略账算得明明白白——咱们要是真被逼到那一步,舍得“断腕”,但美国丢的是命根子。 首先得说透,“壮士断腕”不是真要把沿海经济带给扔了,是说咱们有承受代价的勇气和退路,而美国没有。 谁都知道沿海那片地方金贵,从大连到深圳,工厂、港口、城市群连成片,是咱们经济的“钱袋子”。 但这些年咱们早就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西部大开发搞了这么多年,不是白花钱的。现在成都、重庆的汽车工厂能造新能源汽车,西安的航天基地能送卫星上天,兰州的物流枢纽能通中欧班列,连贵州都成了大数据中心。 这些不是摆样子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业底子和基础设施,真到万不得已,生产线能往西挪,物资能往西运,发展重心西移不是空话,是早有准备的后手。 再说美国,它的亚太霸权说白了就是靠那些军事基地撑着的,尤其是日韩那41处基地,简直是它插在亚太的“钉子”。 别以为这些基地只是驻点兵,那是美军的弹药库、机场、指挥中心,没有这些地方,美国的航母再厉害也没地方加油补给,F-22战机飞过来也没地方落脚。 金一南教授都说了,现在这些基地早就被咱们的火力罩住了,美军自己都心虚,忙着往菲律宾、澳大利亚挪,可那有什么用? 从澳大利亚调兵到南海,远水解不了近渴,真打起来这些一线基地第一时间就保不住。 有人可能担心,沿海经济带要是受了损,咱们日子咋过?这话问到点子上,但得看跟谁比。 咱们是在家门口打仗,西部有纵深,有储备,就算沿海暂时受影响,粮食够吃,工厂能转,人心能聚,这种韧性美国比不了。 美国呢?它在亚太是客场,那些基地是它维持霸权的命门。 要是41处基地真被清了,不光是丢了武器装备,更丢了盟友的信任——日韩一看美军连自己的基地都保不住,还能跟着它干吗? 没有了前沿基地,美国想再干预台海、南海的事,就是鞭长莫及,亚太的话语权直接就旁落了。这可不是丢点钱的事,是从“老大”的位置上掉下来,再也爬不回去。 戴旭上校最清醒的地方,就是看透了美国“输不起”。美国这些年在全球耀武扬威,靠的就是军事基地网撑起的霸权。 当年打伊拉克、阿富汗,都是靠周边基地作支撑。现在亚太这些基地要是没了,它的全球军事布局就断了一根大骨头。 更要命的是,美国国内早就是债台高筑,真要打一场丢了霸权的战争,国内的经济、政治都得崩。 咱们呢?就算发展重心西移,只是慢一点,根基还在,只要霸权没了,外部压力一减,沿海再重建起来并不难。 这里面还有个关键,咱们从来不是主动要打,是被逼到份上才会“断腕”。戴旭早就说过,中国没有取代美国的意思,“一带一路”出去的是商队不是军队。可美国偏要把咱们当敌人,在亚太堆基地、拉盟友,逼着咱们亮底牌。 这“壮士断腕”的策略,本质上就是告诉美国:别以为咱们怕事,真要撕破脸,咱们损失的是发展速度,你丢的是整个亚太的统治权,这笔账你自己算。 再看看美军现在的小动作,把基地拆成“睡莲”式的小据点,往关岛堆反导系统,看着热闹,其实是心虚的表现。 中国军网都点破了,这是“以退为进”的自我安慰,关岛再加固,也挡不住咱们的远程打击。 美军自己评估都说,在西太平洋没多少腾挪空间了,这就是现实,咱们的“断腕”不是瞎闯,是摸准了美军的软肋才说的硬话。 中老年人都经历过困难年代,最懂“有退路才有底气”的道理。当年三线建设就是为了防备风险,现在西部的底子就是新时代的“三线”。 沿海经济带是咱们的宝贝,但不是没它就活不了;美国的亚太基地是它的霸权支柱,抽了这根柱子,整个架子就塌了。 戴旭上校这话,就是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让咱们普通人明白,真到关键时刻,咱们敢舍,也输得起,但美国不行。 当然,谁都不想打仗,能握手绝不攥拳,这是戴旭和美国军官对话时反复说的。但和平不是求来的,是靠实力换来的。 “壮士断腕”的底气,就是咱们的实力——西部的工业基础、强大的国防力量、全国一盘棋的凝聚力。 有了这份底气,美国才不敢轻易动手,这才是这个观点真正的意义:不是要打,是为了不打,用敢打的决心逼退想打的敌人。 所以说,戴旭上校的话不是危言耸听,是给咱们吃的定心丸,咱们不想换,但真要换,咱们换得起,美国换不起,这不是好战,是清醒,是咱们中国人在国家利益面前,从来都有的那份硬气和智慧。
中美一旦开战,中国的策略就是“壮士断腕”:用沿海经济带,换掉美国整个亚太霸权!戴
万事浮华
2025-10-20 10:53: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