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个很奇特的人,做事往往出人意表,不按常理出牌,堪称异数。 比如,大将胡大海统兵在外,由于当时尚在群雄争鹿时期,物资匮乏、粮食紧张,因此朱元璋下令禁酒,胡大海的儿子却违反禁令。 朱元璋要杀胡大海儿子,身边谋臣进言:胡大海尚领兵在外,此时杀他儿子,怕胡大海会叛变,不如缓缓。 朱元璋怎么说的?他说: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然后便杀了胡大海的儿子。 要知道,胡大海当时身在浙东,正处于朱元璋与张士诚对峙的前线。 在朱、张争雄的那些年,沙场征战、间谍策反,种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朱元璋有好多个将领曾叛变投靠张士诚。 胡大海乃朱元璋麾下核心将领之一,倘若一怒之下投靠张士诚,后果不堪设想。 从理智的角度去想,朱元璋的做法其实是相当危险的。换做他人,如果效仿这种做法,最后的结果可能都是自取灭亡,但朱元璋就是那么做了,而且胡大海也没有叛变。 类似奇特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汤和晚年:益为恭慎,媵妾百余,病后悉资遣之。所得赐多分遗乡曲,见布衣时故交遗老,欢如也。 如果是刘邦或者秦始皇,汤和这种把赏赐分送给乡人百姓,结故交遗老欢心,不都是笼络收买人心、其志不小的证据么?应该更加猜忌,让其不得善忠才对。 刘邦猜忌萧何,萧何就强买田地,这样才能让刘邦放心,萧何要敢像汤和这样,下场估计很惨。 王翦出征前也要向秦始皇要田要地,才能让始皇帝放心。 然而与之相反,汤和这么做,朱元璋却表现得很高兴,最终汤和得以善终。 事实上,朱元璋的很多行为都与以往的开国君主有很大区别。 历朝历代,官僚集团都是皇权的基石。对别的皇帝来说,只要臣僚不造反,别的事情都好商量,贪就贪一点,侵占民田就侵占民田,生活奢侈就奢侈一点,这些不但不是坏事,反而说明臣僚没有政治的野心,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大家舒服,大家快活,何乐不为? 但朱元璋却恰恰相反,为了惩治官吏,他宁愿得罪天下所有的官僚,就算所有的官僚都起来造他的反,他也在所不惜。 如果仅仅是为了维护朱家王朝的统治,朱元璋完全没有任何必要做到那种程度。 武则天以谋反的罪名逼死长孙无忌后,也仅仅只杀了他的少数几个直系亲属和核心党羽。 如果只是单纯争夺权力,就应该采取这种精确打击的方式,完全没有必要株连太多人,平白无故增加自己的政治反对派。 朱元璋的很多类似行为,都是不能按照常理来忖度的,故而也让后世文人,多有误解,甚至抹黑。
朱元璋是个很奇特的人,做事往往出人意表,不按常理出牌,堪称异数。 比如,大将
鸟儿评好的很
2025-10-20 06:53:26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