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美打起来,中国沿海被炸了咋办?戴旭上校这句话,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如果中美两国开战,美国有能力把中国的海岸给拆掉,中国也可以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给拆掉,中国作为一个第三世界,最多就是向西方转移重心,而美国将失去这个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 中美在亚太的摩擦越来越紧绷。2025年这年头,贸易关税闹得全球经济晃荡,美国那边加征100%关税的威胁刚扔出来,中国这边稳稳回击,强调互利共赢。说白了,这不光是钱的事儿,还牵扯安全底线。台湾问题就是焦点,美国老想着插手,批准军售,搅和一个中国原则。 比如10月15日,美国参议院刚通过年度国防授权法案,里面留了10亿美元对台军援,还建议拉台湾参加环太平洋军演。 我们这边呢,从不被动挨打。东部战区4月2日组织“海峡雷霆-2025A”演练,陆海空火箭军齐上阵,覆盖台湾周边海域,检验联合封控和精确打击能力。 这跟去年5月的“联合利剑-2024A”和10月的“联合利剑-2024B”一脉相承,都是对所谓“台独”分裂势力的警告。赖清德上台后,这些演习常态化了,目的就是守住红线,维护国家统一。军售那边,美国9月19日特朗普政府还拒绝了4亿美元对台军援,理由是预算问题,但这挡不住他们一贯的挑衅套路。 戴旭上校的话,说得接地气。他是空军大校,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分析国际形势时总一针见血。2025年8月12日,他在公开场合直言:中美要是真开战,美国海军航母群和远程导弹能把中国沿海城市打得稀巴烂,经济命脉受重创。 但他紧接着补刀:中国反击能力不弱,东风系列导弹和歼-20隐身战机能直击美国在亚太的基地网络,日本横须贺、韩国釜山、关岛这些点,全在射程内。拔掉这些,美国亚太布局就崩了。 想想看,美国有11艘核动力航母,全球投送强,但中国这些年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下足功夫。东风-21D和东风-26专克航母,射程盖住第一岛链到关岛,东风-17高超音速机动,美国拦截系统吃不消。 空军歼-20跟F-22、F-35过招,也不落下风。戴旭强调,美国打中国沿海,是想速战速决,瘫痪经济,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国土广,内地潜力大,大不了把重心西移,西部省份接棒生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继续合作。 美国不一样,它全球霸权靠亚太支柱撑着。丢了这些基地,盟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就得掂量,信任裂痕一出,美元地位晃荡,军事威慑弱了,世界第一强国宝座就坐不稳。 戴旭这番话听着像定心丸,因为它点出战略平衡:我们不求战,但有底气应战。1月6日就有报告说,2025年中美国军事冲突威胁加剧,亚太局势对全球经济负面影响大。 话说回来,这些摩擦根子在竞争。美国“美国优先”政策加速亚太逆转,8月15日分析显示,特朗普第二任期重塑联盟,国防模式变味,但中国稳扎稳打,推动对话。 10月14日,美国财长贝森特还说,尽管贸易紧张,美中领导人会在韩国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碰头,降级冲突。 我们主张和平发展,通过外交化解分歧,但核心利益寸步不让。台湾是中国一部分,所谓“台湾当局”任何分裂图谋,都会碰上铁板。 戴旭的分析基于军事对比,不是空谈。沿海城市发达,GDP大头在那儿,受损肯定疼,但中国内需市场14亿人,西部开发空间足。重庆成都这些地方,电子产业集群早成型,基础设施高铁网连通全国。政府一发力,投资拉动恢复快。一带一路让新兴国家订单源源不断,降低对西方的依赖。 美国丢亚太,欧洲国家因经济联系紧跟中国走中立,俄罗斯提供能源支持,全球供应链重塑,中国影响力升。 这局面下,和平是共识。核大国对峙,谁都吃不消全面战。局部风险有,但中国军队准备充分,火箭军东风导弹覆盖美据点,海军潜艇施压澳大利亚达尔文港。戴旭提醒:美国动中国沿海,就得准备沉重代价。 4月24日IMF报告说,亚太贸易紧张下,中国经济韧性强,能缓冲冲击。 我们不怕事儿大,但更爱稳字当头。 大国博弈,说到底是为民生。沿海被炸的假设听着吓人,但戴旭的话让大家看清:中国有战略纵深,美国赌不起。2025年南海加勒比海,美国部署军力搅局,中国代表傅聪在联合国点名批评,维护地区稳定。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走和平道路,坚定捍卫主权,军队是钢铁长城。
荷兰部长:荷兰将与中方就针对恩智浦半导体的措施进行谈判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
【20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