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襄樊之战:能避败局吗?

周东烨说 2025-10-17 21:12:31

关羽襄樊之战的失败,常让人忍不住琢磨:这场仗真的没机会翻盘吗?其实细看下来,关羽的军事布置没大问题,可作为荆州最高管理者,他的行政能力和情商短板,偏偏成了致命漏洞。 先捋捋襄樊之战的脉络:汉中之战后,曹操兵力损耗大,关羽为执行诸葛亮两路北伐战略,出兵夺取襄樊 —— 这处是荆州门户,拿下它本是北伐前哨战,单从军事战略看,他独自出兵没问题。但谁也没料到,这场前哨战会越打越大,超出了他的掌控。 战役前三阶段,关羽的军事表现堪称一流:第一阶段,他率三万兵马把曹仁、吕常的五万人打剩几千,逼得对方缩在襄阳、樊城不敢露头;第二阶段水淹于禁七军,一下吞了三万敌军,直接把声势推到顶点;第三阶段即便徐晃带三万人解了樊城之围,关羽仍掌控汉水,还死死围着襄阳,后期调兵也只是想拿下襄阳、划汉水而治,单论军事决策,确实挑不出错。 真正的危机藏在后方 —— 糜芳、傅士仁的投降。这两人本是关羽的部下,却因贪污军械粮草、怕罪行暴露烧了仓库,而关羽的处理方式堪称 “灾难”:既没当场拿下两人,又放话 “回来再算账”,等于把这两个心怀鬼胎的人逼到了对立面。可话说回来,从没及时发现贪污,到处置时激化矛盾,暴露的正是关羽作为荆州最高长官的短板 —— 行政能力不足,情商也撑不起统筹全局的担子。 有人说,若庞统、法正没早逝,诸葛亮就不用去蜀地补空缺,有诸葛亮在荆州坐镇后方,糜芳、傅士仁未必敢反,后方也不会乱。这话有几分道理,毕竟诸葛亮擅长内政统筹,能补上关羽的短板。但即便后方没出乱子,关羽回军后也免不了和曹军、吴军打一场血战,只是败得不会这么快、这么彻底。 说到底,关羽的问题还是出在性格上。糜芳、傅士仁的关系没理顺,连孟达、刘封也没能拉拢 —— 后来关羽被困时,刘封、孟达拒不发兵,多少也和他平时不善维系关系有关。不可否认,关羽的军事指挥是一流的,可荆州之战需要的是 “帅才” 而非单纯的 “将才”,这恰恰是他的软肋。 你觉得襄樊之战的关键转折点,是糜芳、傅士仁投降,还是关羽的性格短板?要是诸葛亮真在荆州,能帮关羽稳住局面吗?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