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实在是太“聪明”了。他表示,如果中国取消稀土出口管制,美国将现

幕沧小澜 2025-10-17 16:51:03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实在是太“聪明”了。他表示,如果中国取消稀土出口管制,美国将现行对华关税再延长三个月。 要知道,美国这几年已经对中国商品加了不少税,很多领域的关税水平早就高到了五成左右。这个力度其实已经够让不少企业吃不消,很多生意本来就薄利,再被关税这么一压,利润直接没了。 因为那些受影响最明显的行业,早就被压得喘不过气,再多加一点,对他们的打击也就那回事。 贝森特的提议看似高明,实际上却是拿一张早已失效的牌来吓唬对手。他所谓的“三个月缓期”,更像是在赌中国会为了暂时的安宁,主动让出更多空间。 可是这种延后三个月的说法,从来没承诺未来不会再来一次新的加码,甚至可能只是美国为了换取更多筹码的过渡阶段。 三个月以后,美方依然能再把同样的条件摆上桌。到时候,又会出现新一轮的讨价还价。这样的循环一旦开始,中国就会被迫不断做出退让。 真正聪明的谈判从不会建立在威胁之上。贝森特这一招,其实是拿时间做筹码,用延迟执行的关税去换稀土这样的关键资源。 可是稀土在现代工业、军事、科技生产中都是战略支点,一旦完全放开出口控制,等于把核心底牌交到别人手里。 如果照贝森特的逻辑换个角度想问题,事情就变得很可笑。要是中国也学着同样的做法,宣布准备给所有美国商品加上10000%的关税,但可以考虑暂缓三个月,只要美国愿意取消芯片出口限制,结果会怎样? 美国肯定会觉得这是无理取闹,因为这样的提议从一开始就不是在认真商量,而是单方面的施压。 可贝森特显然没有意识到,他提出的逻辑正是这样的失衡拿并不存在的让步换对方的实质利益。 这种交易方式的危险,不在于那个“三个月”,而是它背后隐藏的态度。它表明,一些人仍然想依靠单方面的压力来左右国际贸易方向,用威胁和时间博弈去获得战略优势,而不是平等协商。 这样看似灵活的手法,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胁迫。短期内可能换来一点表面的平息,但长远来看,这样的套路没法带来信任,只会让矛盾更深。 这场围绕稀土和关税的较量,其实是一场更大范围的博弈。表面上谈的是出口与税率,实质上拼的是话语权和主动权。贝森特的算盘打得精,却没考虑到对手早已看透这招。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动不动就忍气吞声的角色,这样的提议不仅换不来让步,反而更像是一种试探看美国究竟打算把这场游戏玩到哪一步。 所以,当贝森特用“三个月的延期”去换稀土的时候,这个所谓的“聪明提议”更像是一场带着套路的交易。它看起来是谈合作,实际上却在试探底线。 聪明反被聪明误,就在于这种算计从一开始就建立在错误的预期之上。交易的本质是互利,而不是赌谁能压倒谁。任何只想着用威胁取代平等的策略,最后都会让信任彻底消失。

0 阅读:119
幕沧小澜

幕沧小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