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郝龙斌再爆金句!在辩论会上,蔡正元教授提问郝龙斌,“何为舔共”,不料郝龙斌竟然回答,参加九三大阅兵就是! 郝龙斌在谈到“舔共”时把参加九三大阅兵直接贴上了标签,这种说法把高度政治化和历史问题搅在一起,很容易让人觉得历史成了某些人的工具。 九三大阅兵是整个中国纪念抗战胜利的活动,不属于哪一个政党,这是所有中国人为反抗外敌所付出的记忆。 这段历史本该成为所有中国人共同铭记的事实,当年抗战的胜利是靠大家一起拼出来的,不是某一方的功劳。 可郝龙斌这一句话,把这种集体记忆变得狭隘了起来,听起来不像是在缅怀历史,更像是在拆分民族认同。 拿这样一句话来说事,背后的逻辑就很耐人寻味。如果说参加大陆的纪念活动就是“舔共”,那国民党频频跑去日本访问,是不是也得打上“舔日”的标签? 台湾那帮人对外走动成了常态,有些人却只对大陆合作敏感,对别的国家就很宽容,这样的标准显然让人觉得根本不是从民族感情出发,反而更像是出于政治操作。 细看抗战那段历史,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前线的国民党部队顶住了日本的猛烈攻击,而共产党开展游击战,大家一起把侵略者赶出家门。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命换来的,现在不少台湾年轻人已经对这段记忆相当模糊,如果连纪念抗战胜利的时候都要分彼此,会让下一代对历史越来越疏远。 还有一点容易被有意无意忽略。抗日战争结束后,该怎么面对日本?有些台湾政治人物在对日合作上相当主动,可对历史问题却选择不去多提。 日本的责任仿佛变得很轻,甚至不少交流都显得理所当然,对大陆举办抗战纪念活动却加上“舔共”这种标签,这就是标准的双标了。如果只挑一方发难,对历史的教育和民族认同只会更混乱。 事实上两岸在贸易、经济上依赖很深,无论政治怎么闹腾,都难以真正隔绝。合作本该是顺其自然的现实选择,可有的人怕得罪某个势力,往往什么话都能说出口。 这点从郝龙斌的话里就能看出,他宁可弱化历史上的大义,也要紧跟当前的岛内政治风向,其实很伤民族大局。 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受益于同一段苦难历史,九三大阅兵不该只看成一场政治表演,它背后其实承载了几代中国人的记忆和共识。 当一些人一味用政治眼光去看待历史,还总是强调对立的时候,两岸的隔阂只会越来越大,而有关抗战和民族团结的共同记忆,也将消散在争吵和分歧中。 郝龙斌的观点代表了一种很典型的思路:只要是跟大陆有关系的事,不管什么意义,先上标签再说。这种说法虽然简单,但却让民族认同这个本来该很坚定的东西变得脆弱不堪。 正因为如此,台湾这些政客不该把这类纪念活动当成政党之争的场子,更不能用“舔”这种词汇去矮化为民族做出贡献的人。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民族认同和共同记忆才能被好好保存下来,不会被随便一句话给切割开。
[下雨]郝龙斌再爆金句!在辩论会上,蔡正元教授提问郝龙斌,“何为舔共”,不料郝龙
幕沧小澜
2025-10-13 14:48:59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