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没高兴几天,收到中方一张诉状,知错不改,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莫迪前段时间正为“印度制造”的高光时刻沾沾自喜呢,刚拿着“上半年智能手机出口额首次超过石油”的数据在国内吹了一波产业升级,结果没等这股高兴劲儿过去,就结结实实地收到了咱们中国递到WTO的诉状。 说白了,这都是印度自己玩违规操作作出来的。今年8月印度推出的那个《2025-2030电动汽车产业激励计划》,表面看是拿补贴扶持新能源产业,里头藏着的全是歧视性套路。 想拿20%的成本补贴?行啊,但产品里本地采购的零部件得超过60%,这规矩明摆着就是针对中国企业来的。 要知道咱们中国的锂电池产能占了全球65%,车企的技术和性价比本来就有优势,印度这招就是想靠耍赖把咱们挡在门外,好让本土的塔塔汽车这些企业靠补贴躺着占市场。 更不地道的是,咱们压根没上来就动真格。9月5号的时候,中方还特意找印度好好谈过,点明这政策违反国际贸易规矩,劝他们改改,结果印度一口回绝,还振振有词说“要保护本土新兴产业”。 这哪是保护产业啊,分明是破坏规则的作弊行为。要知道2004年WTO“美国—陆地棉案”就早把规矩定死了,这种排挤进口的补贴手段根本不被允许,印度政府心里门儿清,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其实印度这两年针对中国企业的小动作就没断过,一会儿逼着中企交出35%股权,一会儿把1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卡在“安全审查”那儿不放行。 现在又在新能源领域玩这手,说白了就是想既要又要。一边盼着跟中国做贸易,一边又想靠打压中国企业搞自己的虚假繁荣。 就说它吹上天的电动车销量,塔塔汽车占了四成市场份额,核心电池还得从韩国LG、三星买,电池管理系统都没完全搞明白,全靠纳税人的钱堆出来的虚假数据。 智能手机出口超石油更离谱,134亿美元里苹果组装产品占了75%,印度干的不过是装外壳的活儿,芯片、屏幕还得从中国进口,这哪叫产业升级,顶多算组装繁荣。 咱们这次去WTO起诉,完全是按规矩办事的正当维权。而且这事儿早就不止咱们不满了,欧盟10月16号都表态要评估加入磋商,因为大众、宝马这些欧洲车企也被这本地采购门槛卡得拿不到补贴。 中国电动汽车协会紧接着发了风险提示,建议企业别在印度大额投资,这一下印度可就亏大了。想发展新能源产业,偏偏把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拒之门外,补贴花了不少,技术跟不上,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说真的,莫迪现在的处境纯属自找。要是还抱着违规补贴不放,等WTO裁决下来,不仅得乖乖改政策,还得赔上国际信誉。 可要是能趁机拆了贸易壁垒,中国企业说不定还愿意把产能和技术带过去,帮他们真的把产业链建起来。 毕竟合作从来不是单方面索取,印度总想着靠歧视和限制占便宜,根本走不长远。中方这张诉状就是给莫迪提个醒:做生意得讲规矩,知错不改,最后只能是吃不了兜着走。
莫迪预言成真?印度掀移民潮,日本引进50万,又盯上俄300万缺口印度总理莫迪
【60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