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宣布! 10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宣布:刚和普京通完长电话,两人约好下一站布达佩斯见面,要亲手给俄乌战争按下停止键。 先说清楚发生了什么。特朗普先和普京煲了俩小时电话粥,转头就宣布派国务卿卢比奥打前站,自己随后飞到匈牙利布达佩斯当面谈。时间卡在泽连斯基17日来白宫讨导弹的当口,怎么看都像精心设计的连轴戏。 这件事带来的直接冲击:乌克兰心里咯噔一下,老大还没给导弹,就先跑去和老对手约饭,基辅瞬间从宠儿变旁听生。 至于欧洲那边,德国刚宣布给乌克兰送20辆坦克,转头就遭背刺,面子碎一地。 这通电话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整个华盛顿的外交圈都懵了。按照惯例,与克里姆林宫如此高级别的沟通,理应经过国务院、五角大楼和情报部门的层层协调。 但特朗普显然不按常理出牌,他直接拿起电话,用一种近乎“家庭式”的沟通方式,绕开了所有官僚体系。 这两个小时里究竟聊了什么,外界无从知晓,但结果却石破天惊——一个即将到来的、可能改变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面对面会晤。 这不仅仅是特朗普个人风格的体现,更像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一次公然挑战,宣告着一种全新的、高度个人化的外交模式的降临。 为什么是布达佩斯?这个地点的选择本身就充满了弦外之音。匈牙利,作为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却在总理欧尔班的领导下,长期与莫斯科和华盛顿的非建制派保持着微妙而密切的关系。 欧尔班被许多人视为普京在欧洲的“知音”,同时也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将如此敏感的会晤地点设在这里,无疑是在向布鲁塞尔和柏林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欧洲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总有人愿意为这场“和平大戏”提供舞台。 布达佩斯,这个多瑙河畔的明珠,瞬间从一个欧洲城市变成了全球地缘政治的焦点,它既不属于莫斯科,也不完全听命于布鲁塞尔,成了一个看似中立却立场鲜明的完美选择。 基辅的寒意是真实可感的。泽连斯基原本计划中的白宫之行,本应是争取更多军事援助、展示盟友团结的重要行程。 他需要的可能是远程导弹,是更先进的防空系统,是能够扭转战局的“王牌”。然而,特朗普的宣布让这一切都变了味。 乌克兰突然发现自己从一个需要被全力支持的前线国家,变成了一个可能在幕后被交易的筹码。这种感觉,就像在牌桌上正等着盟友加注,却发现盟友已经起身准备和对手握手言和,而自己甚至没有资格参与谈判。 基辅的官员们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空气中弥漫着不安与愤怒,他们公开发表的声明虽然措辞谨慎,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被边缘化的深深忧虑。 欧洲大陆的反应则更为激烈,尤其是德国。柏林刚刚顶着巨大的国内压力,做出了向乌克兰提供20辆“豹2”主战坦克的重大决定,这被视为德国国防政策的历史性转折。 然而,这份承诺墨迹未干,就迎来了大洋彼岸的“背刺”。德国政府感觉自己像个小丑,前脚还在为乌克兰的抵抗摇旗呐喊,后脚就被最重要的盟友告知,这场战争或许可以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结束,而且这种方式完全没有征求欧洲的意见。 巴黎、伦敦和华沙的反应同样充满了震惊和不解,欧洲各国首脑的电话线被打得滚烫,他们都在试图理解一件事:当欧洲在为乌克兰流血牺牲时,美国是否已经在准备另一场截然不同的游戏?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派出的“先遣官”——国务卿卢比奥。卢比奥在共和党内部以对俄强硬立场著称,是传统的鹰派代表。 让这样一位人物去为一场可能与普京的“和平峰会”铺路,这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和张力。他究竟是去传递特朗普的强硬底线,还是仅仅作为总统的忠实执行者,去完成一项他自己也未必完全认同的任务? 卢比奥的布达佩斯之行,注定会成为各方解读的焦点,他的每一个表态,都可能被放大为未来谈判走向的风向标。 整件事就像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特朗普突然落下一子,瞬间搅乱了所有棋手的布局。他绕开传统盟友,直接与对手对话,选择一个充满争议的地点,派一个立场矛盾的特使。 这一系列操作,究竟是天才般的政治手腕,能够以雷霆之势终结一场残酷的战争,还是一场鲁莽的赌博,可能会撕裂西方联盟,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这盘大棋,你看懂了吗?
美参与打击俄腹地!普京将亮杀手锏,中方趁势夹击,特朗普犯大错。特朗普彻底不装了,
【4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