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骨悚然!想想都脊背发凉!辽宁朝阳建平县一名4岁女童在爷爷奶奶秋收时,于地头车内睡着后失踪。虽有千名志愿者参与搜救,动用无人机与搜救犬,但截至目前,孩子仍未找到。 秋收的玉米地刚被收割过,留着半人高的秸秆茬子,风一吹就哗啦哗啦响,像谁在暗处叹气。孩子的爷爷奶奶是附近村子里的老农户,每年这时候天不亮就得下地,地里的玉米得赶在霜降前收完,不然冻在秆上,一年的收成就打了折。那天早上五点多,老两口把孙女裹在厚外套里抱上车,想着让孩子在暖和的驾驶室里再睡会儿,等他们割完两垄玉米就回来换班。谁知道忙起来就忘了时间,等奶奶想起孙女,慌慌张张跑回地头时,车门敞着,孩子常抱的那个小兔子玩偶掉在车座底下,人却没了踪影。 最先发现不对劲的是同村收玉米的邻居,见老两口瘫在车边哭,赶紧掏出手机喊人。消息像长了腿,不到中午就传遍了附近十几个村子。有人骑着电动三轮车来,车斗里装着矿泉水和面包;有人从城里开车赶回来,后备箱里是刚买的强光手电和保暖毯;还有人联系了城里的救援队,下午就有带着无人机和搜救犬的队员赶到。玉米地一眼望不到头,秸秆茬子扎得人腿肚子生疼,志愿者们排成一排,弯腰在地里扒拉,每走一步都要仔细看脚下,生怕错过孩子的衣角或者鞋子。无人机在天上飞,嗡嗡的声音盖过了风声,镜头扫过一片又一片黄土地,可屏幕里除了秸秆和土块,什么都没有。 孩子的妈妈接到电话时正在外地打工,坐最早的高铁赶回来,到了地头就往玉米地里冲,嗓子喊得沙哑,眼泪把脸上的灰尘冲出两道白印。她手里攥着孩子的照片,逢人就问“见着我闺女没?穿粉色外套,扎两个小辫”,问着问着就蹲在地上哭,旁边的志愿者递纸巾,她也顾不上接,只是一个劲地拍自己的腿,说早知道就不出去打工了,该留在家里看着孩子。孩子的爸爸则跟着搜救队跑前跑后,帮着抬设备、给搜救犬喂水,只有在没人注意的时候,才会背过身抹一把眼睛,然后又转身继续喊孩子的名字。 这事儿传到网上,评论区里全是揪心的话。有人说自己也是农村的,小时候跟着大人下地,大人一忙就没人管,现在想起来都后怕;有人指责老两口粗心,说怎么能把四岁的孩子单独留在车里;也有人在为孩子祈福,希望她只是迷路了,被好心人收留了,等着家人去接。可揪心归揪心,指责归指责,最现实的问题是,孩子还没找到。农村的地头不像城里,到处是开阔的田野和树林,一旦走失,找起来比登天还难。而且现在天越来越冷,晚上温度能降到零度以下,一个四岁的孩子,没吃没喝,怎么扛得住? 其实这些年,农村孩子在地头走失的事不是第一次发生。秋收、春耕的时候,大人忙着农活,顾不上看孩子,有的孩子跑到河边玩水,有的钻进树林里玩,一不小心就出意外。不是大人不爱孩子,是农活不等人,错过了时节,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可孩子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啊。要是能有个临时的“田间托儿所”,让忙农活的大人能把孩子托付过去;要是村里能多些巡逻的人,留意着地里的孩子;要是大家平时多给老人讲讲安全知识,告诉他们不能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地里,是不是这样的事就能少发生一些? 现在,搜救还在继续。志愿者们换了一批又一批,有人累得坐在地上就能睡着,醒了接着搜;附近的村民们也轮流送来热乎的饭菜,让搜救的人能吃口热的。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想早点找到孩子,想看到她平安无事地回到父母身边。只是不知道,这份期待能不能成真。一想到那个穿着粉色外套的小姑娘,可能还在某个角落里害怕、寒冷,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揪着疼。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毛骨悚然!想想都脊背发凉!辽宁朝阳建平县一名4岁女童在爷爷奶奶秋收时,于地头车内
微光下的暮色
2025-10-17 12:18: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