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

烟雨评社 2025-10-17 11:48:41

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不收费,最后还能盈利,可中国的高速要收费,反而还亏欠,8年时间足足有6万亿的亏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官方数据显示,我国高速公路在2022年一整年里,总收入达到了6630.5亿,虽然这听起来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我国的高速公路却并不挣钱,因为2022年我国在高速路上投入资金达到了1.29万亿元! 其实这事儿得从两国高速的 “出身” 和花钱逻辑说起,表面看是收费与否的差异,骨子里藏着完全不同的资金玩法,先看美国,所谓的 “免费高速” 从来不是真的白用,只是把收费环节藏在了车主日常的开销里。 1956 年艾森豪威尔签署的《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就定下了规矩,州际高速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 “公路信托基金”,而这个基金 87.6% 的钱都来自燃油税。 一辆普通家用车在加州每年跑 1.2 万英里,单燃油税就得交 300 美元,更别说买车时 3%-8% 的购置税、逐年上涨的车辆注册费,这些钱都默默流进了公路养护的账户。加州的注册费从 2010 年的 46 美元涨到 2023 年的 160 美元,涨幅超过 240%,这些隐性支出早把 “免费” 的成本摊平了。 更关键的是美国高速早就过了 “砸钱建设期”,他们的州际公路系统 1991 年就基本建成,早期的建设成本通过几十年的税费慢慢消化完了,现在每年主要花 200 亿美元做养护,而燃油税等收入一年能有 600 亿美元,自然显得 “盈利”。 但即便这样,美国也不是全免费,新泽西的收费公路早就形成了 “修路收费 - 还完旧债再借新债 - 继续收费” 的循环,现在全美已经有近 1 万公里高速开始直接收费了。 再看中国的情况,咱们的高速网是 “后起之秀” 里的 “拼命三郎”,1988 年第一条沪嘉高速才 18.5 公里,到 2023 年底总里程已经突破 18 万公里,超过美国成了世界第一。 这么快的建设速度背后是天文数字的投入,平原地区每公里造价就得 5000 万元,西部山区要挖隧道架桥梁,每公里成本能飙到 1 亿元以上。 这些钱大多靠贷款来的,2020 年时收费公路的债务余额就超过 4 万亿,光利息就是笔大开销,当年的收费收入 5937.9 亿元,光还贷款和利息就占了大头,再扣掉养护费、员工工资、设备更新这些支出,全年支出超万亿,亏损是必然的。 咱们的高速建设还得兼顾公平,不能只连接大城市,西藏、青海这些偏远地区哪怕车流量少,也得修通,这些路段收入有限,却要承担同样的维护成本。而且每年节假日还要实行免费通行,2020 年就因为免费少收了几百亿,进一步拉大了收支差距。 但这笔 “亏本买卖” 换来了实实在在的价值,18 万公里的高速网让物流效率大幅提升,偏远地区的农产品能更快运出来,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也更紧密,这些间接的效益很难用账本上的数字衡量。 现在大家担心的 6 万亿亏空,其实是 2013 到 2020 年的累计数据,这背后是 14 亿人用几十年时间追上发达国家百年基建水平的代价。 两国的模式本质上都是 “用路的人掏钱”,只是美国藏在油价税费里,中国直接收过路费;美国在 “养路”,中国还在 “还建路的债”。随着电动车越来越多,中国也在试点里程费,未来或许会有更灵活的方式平衡收支,但眼下这套模式,确实支撑起了全球最发达的公路网。 美国的盈,也不是赚了大钱,而是靠“看不见的手”在偷偷收税,争论谁更会修高速,不如想清楚:未来的路,要怎么走,才走得又稳又远,真正的赢家,是能把路修好、债还清、百姓也满意的那一个。 信源:网易新闻

0 阅读: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