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逼韩国把枪口对准中国,李在明明确表态:韩国根本承受不起,与华对抗的代价文在寅

烟雨评社 2025-10-17 10:52:17

美国逼韩国把枪口对准中国,李在明明确表态:韩国根本承受不起,与华对抗的代价文在寅,李在明,我在暗。李在明不是尹锡悦,还是有点理性的。 最近韩国政坛的风向里藏着很现实的考量,美国持续向韩国施压,要把这个东北亚盟友绑进对准中国的战略布局里,但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的表态,把其中的矛盾摆得明明白白。 他在忠清南道唐津市的传统市场演讲时,对着围拢的市民连抛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去招惹中国?”“我们为什么要介入两岸问题?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种直接的质问,跟尹锡悦政府的路线形成了鲜明对比。尹锡悦上台后把韩国外交牢牢绑在美国战车上,不仅在台湾问题上频频发声越界,2023 年 11 月还跟英国签署《唐宁街协议》,拿台海问题说事,甚至配合美国在半导体领域搞对华出口管制。 可这些举动带来的后果,全落在了韩国的经济账本上。李在明在演讲里点出了最关键的变化:中国已经从韩国最大的出口国、贸易顺差国,变成了最大的贸易逆差国,2025 年第一季度的逆差就飙升到 189 亿美元。 这不是空洞的数字,而是韩国产业的切身之痛。中国市场占韩国出口额的 26% 左右,2025 年 5 月上旬的数据里,对华出口占比 21.8%,远超对美出口的 15.5%。 可尹锡悦任内,现代起亚汽车在华销量从十年前的年销 180 万辆跌到 2023 年的 11.2 万辆,半导体对华出口占比也从 50% 暴跌到 35%。连靠中国游客撑着的济州岛,酒店空置率都因为游客量只恢复到疫情前三成而飙升,这些看得见的损失,让李在明的警告显得格外实在。 李在明不是第一次就对华关系发声。去年尹锡悦涉台海言论一出,他就开了紧急记者会,要求政府坚守不介入原则,警告会引发难以承受的外交恶果。 现在他更直白地解释,“如果中国人不喜欢韩国,就不会买韩国的东西”,这句大实话戳中了韩国经济的软肋。要知道文在寅时期的外交思路里,平衡中美、维护对华合作是重要底色,而尹锡悦的 “价值外交” 把这一切打破,最终让韩国 GDP 增速跌到 0.7% 的历史低点。 美国要的是韩国在印太战略里当 “马前卒”,可李在明看得清楚,韩国根本没资本做这个选择。中国外交部早就多次提醒韩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汪文斌去年就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不容他人置喙,毛宁也针对《唐宁街协议》明确指出韩国不是南海、东海问题当事方,不该插手。这些信号再加上实实在在的经济压力,让李在明的理性表态成了对韩国利益的清醒校准。 现在看,李在明的意思,就是要务实一点,先把韩国的经济稳住,跟中国维持良好的经贸关系。这不丢人,这才是正常国家该做的事。文在寅也支持这个,说明这才是韩国主流的、理性的声音。 信源:环球网

0 阅读:25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