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罗京,去世多年后,母亲患上老年痴呆,妻子带着儿子改嫁了一位富商,可是儿子的坚持让人泪目! 罗京去世的那年,刘继红才四十出头。她原本是一个性格温婉的女人,婚后几乎将全部生活重心放在丈夫和儿子身上。 那段日子,家里最常见的画面,就是罗京坐在书桌前改稿,刘继红在一旁泡茶,儿子罗疏桐趴在桌边写作业。 当罗京因病离世后,这个温暖的家一下子陷入沉寂。葬礼那天,刘继红强忍着泪水,一次次鞠躬致谢。 人群散尽,她却久久不肯离开墓地,双手紧紧抠着墓碑上的字,一遍遍呢喃:“老罗,你放心,我会照顾好孩子。” 可现实并没有给她太多喘息的时间。罗京去世后,媒体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家中的光环褪去,生活的重压接踵而来。 罗疏桐那年还在上高中,正是最需要父亲引导的年纪。他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同学交往,常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翻看父亲的旧影像。刘继红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她尝试振作起来,重新工作,重新规划生活。可孤身一人带着孩子,又要照顾年迈的婆婆,生活的重担几乎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罗京的母亲罗老太太,在儿子去世后精神就一直不太好。她常常坐在窗边,盯着那张老照片发呆,嘴里念叨着:“他今天是不是要回家吃饭了?” 渐渐地,她开始忘记更多的事——忘了吃饭,忘了儿媳的名字,有时甚至认不出孙子。 医生诊断为老年痴呆。那一刻,刘继红彻底崩溃。她抱着婆婆的手,哭着说:“妈,咱们都得活下去,罗京不希望我们这样。” 为了照顾老人和儿子,她几乎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可命运似乎总爱在最疲惫的时候,安排新的转折。 一次公益活动上,刘继红结识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周国梁。这个男人年过五十,丧偶多年,为人稳重,对她和儿子都极为尊重。 起初,她拒绝了他的追求。她觉得自己是“罗京的妻子”,这身份让她不敢轻易再去依靠别人。 可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国梁的耐心、体贴,让她心中的那道防线渐渐松动。罗疏桐考上大学那年,刘继红选择了再婚。 这场婚礼很低调,没有媒体,也没有铺张。只有亲友知道她重新开始了生活。 婚后,刘继红跟着丈夫搬去了南方。新生活富足而平静,但她心底那份愧疚却始终存在。 每当夜深人静,她都会拿出那张旧照片——罗京穿着西装,微微笑着。她轻声说:“对不起,我真的太累了。” 她依旧照顾着罗老太太,直到老人病重住进疗养院。可在老年痴呆的最后阶段,老太太已经完全不记得她是谁,只是握着她的手喃喃道:“京儿,你回来了吗?”那一刻,刘继红泪流满面。 罗老太太去世后,刘继红专程带着儿子回京,为老人守灵。那天的墓地上,寒风猎冽,母子二人静静地站在罗京的墓前。 刘继红点燃三炷香,低声道:“他还在长大,我也在变老。京儿,你放心吧,我们都好。” 罗疏桐默默地站在一旁,没有说话。 罗疏桐长大后,选择了留在北京工作。他没有继承父亲的新闻事业,而是进入了影视行业,从事幕后剪辑。他说:“我想做能留下声音的事,就像爸爸那样。” 每年清明,他都会独自去八宝山看望父亲。墓前总是干净整洁,花束新鲜,说明刘继红仍然托人定期打理。 罗疏桐跪下,将父亲的照片擦得一尘不染。他轻声说:“爸,我长大了,也能照顾妈妈了。您放心。” 他拿出手机,放了一段父亲当年的播报片段,那熟悉的声音在墓园中缓缓响起——稳重、温暖、充满力量。罗疏桐仰起头,眼中有光。 风拂过松柏,仿佛有人在低声回应。 多年后,当记者偶然在一次慈善活动上遇到刘继红,她已是一个满头银丝的优雅女人。 她微笑着谈及往事:“罗京是个好人,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当过他的妻子。人生的路,总得继续走下去。可他留给我的,不只是名字,还有那种责任感。” 而她的儿子罗疏桐,依旧每年都会回北京,独自前往墓园。他总是带着一束白菊,站在碑前很久。
著名主持人罗京,去世多年后,母亲患上老年痴呆,妻子带着儿子改嫁了一位富商,可是儿
牧童的娱论
2025-10-17 09:47:01
0
阅读: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