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开第一枪!金一南教授说过:“如果不是1988年陈伟文将军果断亮剑,击沉越军三艘军舰,就没有如今这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三沙市,我国领土也会受到越南的侵略。” 1988年3月14日,南沙群岛赤瓜礁海域,海天一色,却暗流汹涌。 清晨,越南三艘军舰——“HQ604”“HQ605”“HQ505”,满载军人和建筑材料,悄然驶向赤瓜礁。他们打着“补给”的幌子,实则企图在礁盘上插旗建屋,制造“既成事实”。 越方舰艇编队指挥官认为,中国海军一向克制,“不会开第一枪”。于是,他们兵分三路,准备抢滩。 与此同时,中国南海舰队的“502舰”“531舰”“556舰”等舰只在陈伟文将军的统一指挥下,正执行守礁任务。 陈伟文,时任南海舰队作战部副部长,沉稳果断。他接到情报:越南船只正在集结,目标直指赤瓜礁。他立即下令:“全员一级战备,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但必须严防对方登礁!” 陈伟文心里很清楚,上级早有指示——“中国不打第一枪”。 可他也知道,若等对方插上旗帜、修起高脚屋,再去交涉,就等于眼睁睁看着国土被蚕食。那一夜,他在作战指挥室里几乎没合眼。 3月14日清晨六点多,越南HQ604号运输船率先靠近赤瓜礁。潮水刚退,礁盘裸露。 越方几十名士兵扛着钢管、木桩和国旗下船,直奔礁心。与此同时,我海军502舰上的登礁小分队也已在礁上展开防线。 双方隔着不到三十米,沉默地对峙着。海风呼啸,浪花拍打着礁盘。越方士兵先动了,他们试图在礁盘上插旗。 中方战士杜祥厚冲上去,一把夺下旗杆。越军愤怒地拔枪相向。双方推搡、吼叫,空气凝固到极点。 “枪放下!”中方指挥员大喊。然而下一秒,一声枪响撕破了天际——越方率先开火! 中方士兵杨志亮中弹倒下,鲜血溅在珊瑚上。就在那一刻,陈伟文在舰桥上站了起来,声音低沉而坚定:“敌人先开枪——全舰还击!” 随着一声“开火”令下,502舰、531舰几乎同时咆哮。舰炮轰鸣,浪花被掀起数丈高。 短短几分钟,HQ604号被连中三发炮弹,浓烟滚滚。船体倾斜、起火、爆炸,最后在海面上缓缓沉没。 另一侧,531舰将火力集中在HQ605上,连续命中船身。HQ605舰当场起火,数分钟后沉入海底。 HQ505登陆舰试图冲向我方舰艇,被556舰多次命中动力舱。它冒着浓烟,仓促转向礁盘,最终搁浅,失去战斗力。 这场战斗仅持续了二十多分钟。越方三艘舰艇被击沉两艘、重创一艘,死伤数十人;中方仅一人重伤。海面上漂浮着越方弃船的木料与残骸,而赤瓜礁上,五星红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 陈伟文在甲板上久久注视着那面旗,默默敬礼。他知道,这一刻,不仅仅是赢了一场战斗,更是守住了祖国的海疆。 战斗结束后,陈伟文立即命令部队救援落水的越南士兵,并收集战斗记录。他对全体官兵说:“我们不是侵略者,我们是在保卫祖国。” 几天后,中央军委获悉战况,对陈伟文的果断决策给予高度肯定。南海舰队党委召开表彰大会,授予参战部队“南沙守礁英雄集体”称号。 杨志亮因负伤被誉为“守礁英雄”,而陈伟文的名字,也被记录在海军战史之中。 那年之后,中国军方陆续在赤瓜礁、永暑礁、华阳礁等地建立永久性哨所,开始长期驻守和建设。南沙群岛的防线,从那一刻起彻底稳固。 多年以后,军事战略专家金一南教授在讲座中深情回顾这段历史:“如果不是1988年陈伟文将军在赤瓜礁果断亮剑,击沉越军三艘军舰,我们今天可能没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三沙市。那一战,让南海有了主心骨。” 他说的“亮剑”,不仅仅是炮火的轰鸣,更是国家意志的象征。陈伟文遵守“不开第一枪”的原则,却又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血与火守住了底线。 2012年,中国设立三沙市,统一管辖西沙、中沙、南沙诸岛。那一刻,陈伟文已是白发将军。当有人采访他时,他只淡淡地说了一句:“那天,我们只是做了一个军人该做的事。” 赤瓜礁,如今早已建成现代化驻防岛礁。海面上风平浪静,哨所里升起的国旗迎风飘扬。 驻守官兵说,每当晨曦照亮礁盘,他们都会想起1988年的那场战斗——那是南海历史上,最短的一场战争,却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陈伟文的后辈常说:“海的那一边,有先辈的誓言。”
台湾时评人黄征辉呼吁:若大陆满足“两个条件”,台湾应尽快与大陆统一。第一个条件是
【76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