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理解,以前我们没有稀土出口时,美国的隐形战斗机和芯片是怎么造出来的? 要是翻开美国稀土产业的老账本,你会发现答案藏在它曾经攥得死死的 “话语权” 里 —— 不是当时不需要稀土,是美国自己就能把稀土从矿石变成高科技产品,只是后来把这份 “话语权” 亲手让给了别人。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美国在加州发现的芒廷帕斯矿,放到今天都算 “顶流” 稀土矿。 四百多万吨的储量只是基础,更厉害的是它的 “出矿率”:别的地方可能要挖几十吨矿石才能提炼出一吨稀土,这儿平均十吨矿石就能出一吨,这种品质在当时全球都找不出第二家。 靠着这座矿,美国在六十年代直接成了全球稀土市场的 “话事人”—— 全世界七成的稀土都从这儿运出去。 那时候家用彩电能调出鲜艳的红色,靠的是从这座矿里提炼的稀土元素;石油提炼时能提高效率,用的催化剂原料也来自这儿。 但美国没满足于只当 “矿老板”,它很快建起了一条从挖矿到提纯的完整链条,甚至在八十年代联合日本研发出钕铁硼磁铁 —— 这种能把电机体积缩小近一半的材料,直接成了 F-117 隐形战机、导弹制导系统的 “心脏部件”,没它根本造不出这些高科技武器。 可 “话事人” 的位置没坐多久,美国就开始给自己 “挖坑”。 六十年代起美国环保政策越来越严,而芒廷帕斯矿里的稀土总混着铀、钍这类有辐射的物质,处理废料本就费钱费力,1995 年还出了辐射废料泄漏到莫哈韦沙漠的事故,罚款加整改费用一下把矿山压得喘不过气,运营成本涨得没边。 就在美国矿山进退两难的时候,中国稀土产业慢慢起来了,不仅能批量生产稀土,价格还特别实在。 美国矿业公司一算账,自己挖矿、提纯的成本,比从中国买现成的提纯稀土贵太多,干脆选择 “省事”——2002 年把芒廷帕斯矿关了门,连带着本土的稀土加工厂也拆了,技术研发团队散了伙,相关工程师要么转去其他行业,要么到了退休年龄,整个稀土产业链就这么断了档。 而中国这边,没停下发展的脚步。用了二三十年时间,不仅把稀土分离成本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还拿下了重稀土精炼的全部核心专利。 现在全球稀土分离提纯技术专利里,中国占比超过 65%,尤其是在重稀土领域,更是形成了别人难以超越的优势。就拿钕铁硼磁铁来说,中国现在的产能占全球 80% 以上,而且能生产出满足高端制造需求的高纯度产品。 等到美国想重新拿回稀土 “话语权” 时,才发现早就跟不上了。 美国能源部 2023 年的《关键矿产战略报告》里写得很清楚,美国在稀土加工领域的对外依赖度超过 90%,其中对中国的依赖最高;中国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报告》也提到,中国重稀土产量占全球 90% 以上,在精炼技术上没有替代者。 其实美国不是没能力搞稀土产业,而是当年为了省短期成本,放弃了长期的产业布局。 高端制造领域,“花钱买便利” 从来都是暂时的,放弃自主生产,早晚要面对产业断档、技术落后的问题。 现在美国想砸钱重建稀土产业,可建一座符合环保标准的矿山要近三十年,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时间,哪有那么容易夺回曾经的 “话语权”。 美国稀土产业的起落,说到底是 “短视” 换来了 “被动”。这也告诉所有人:核心资源和关键技术的 “话语权”,从来不是靠买能得来的。 只有自己能从头到尾掌握,才算真正的安全。 毕竟,国际竞争里没有 “一劳永逸的便宜”,只有握在自己手里的硬实力,才是永远的 “话语权”
含有美国技术的光刻机不许卖给中国,含有中国稀土的光刻机就不许卖给美国!中
【16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