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令其国家实力和从世界汲取资源的能力有所下降,致使其原本用于保证国家传统安全与本体安全的物质资源总量出现不足,美国一方面感到强烈的"大国竞争"压力,另一方面面临国内政治极化、社会矛盾加剧等一系列本体安全挑战。在竞选期间,特朗普与硅谷科技精英一定程度"结盟",接受了其技术加速主义理念,由此在人工智能领域一反自身一贯的"反科学"立场,强调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对本国生产力发展与国际权力地位的正面作用。正式就任后,特朗普依循"以技术霸权护持国家霸权、以国家霸权维护国家安全"的传统安全维护思路,和"以高效的国内治理调和社会矛盾"的本体安全维护思路,迅速采取一系列激进措施,力促本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并推动人工智能嵌入国内政治运行,以此维护国家传统物质安全与本体安全。
随着数字技术在各国更新普及,全球数字领域一定程度上成为开放公域,这令国家安全的概念内涵从传统的领土、军事等物质安全扩展至包括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社会环境安全等在内的本体安全。安全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之一,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通用性不断凸显以及细分领域的人工智能工具不断更新换代,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大国竞争交织发展,这促使国家安全重新受到各国高度关注。
从国家传统物质安全角度来说,国家自身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共同决定着国家安全程度,前者影响国家抵御外部进攻的能力,后者则令国家能主动构建利于自身的国际安全环境。对于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来说,数字时代本国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对国防、经济等硬实力的直接加强,更在于推动国家内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国家对新一代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与操控力,后者对国家维护自身安全更具根本性意义。
从国家本体安全角度来说,国家数字化发展使人工智能嵌入国内行政系统几乎成为必然趋势,但在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潜在风险的问题上,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思路。例如,美国秉持乐观态度,虽也规定了人工审查在人工智能使用中的比例,但更注重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强调"先用再说"。相比之下,欧洲国家虽也憧憬人工智能的国内应用前景,但更担心人工智能的技术风险会对国家本体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为避免得不偿失,欧洲国家更倾向以密集法规规制国内人工智能发展,强调"步步为营"。不过,面对人工智能蕴含的巨大发展机遇,未来各国均可能采取包括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创造宽松创新环境等更积极的科技政策,推动本国人工智能加速发展,以求在新一轮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国际秩序调整中占据相对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