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日本川崎重工神户工厂内,“大鲸”级攻击潜艇六号艇“苍鲸”号完成命名

慕然初心 2025-10-16 17:17:41

10月14日,日本川崎重工神户工厂内,“大鲸”级攻击潜艇六号艇“苍鲸”号完成命名暨下水仪式,这艘被日方称为“顶级常规潜艇”的装备溅落海面,日本海上自卫队水下力量现代化进程又往前迈了一步。 “苍鲸”号延续了“大鲸”级的核心设计框架,全长84米、宽9.1米,吃水深度约10.4米,标准排水量约3000吨,是日本现役最大级别常规潜艇。最引人注目的是动力系统,它搭载了日本自主研发的锂离子电池组,能量密度较“苍龙”级的铅酸电池提升三倍以上,可支持约20天的连续潜航,水下续航能力接近核潜艇水平,且维护需求显著降低。 隐蔽性是其核心竞争力,艇体采用高强度钢材制造,外敷新型多层复合消声瓦,内部空腔可吸收多频段主动声纳信号;指挥台围壳采用倾斜设计并敷设雷达吸波材料,配合泵喷推进器,水下阻力降低7%,声学特征仅相当于小型海洋生物。 作战系统方面,该艇配备ZYQ-3C型作战管理系统,整合ZQQ-8综合声纳与ZPS-6F水面搜索雷达,目标探测距离较前代提升30%,多目标跟踪能力增强50%,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搭载20枚日本国产89式鱼雷及美制“鱼叉”反舰导弹。 “苍鲸”号有1500公里的作战半径,可覆盖中国东海及南海北部,还能配合美国进行反潜,执行岛链封锁任务。2023年“大鲸”级首艇“大鲸”号曾在演习中模拟突破美军反潜网,对航母实施攻击。 美国将“苍鲸”号视为“印太反潜网”的重要节点,计划将其纳入美日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的联合反潜体系,共享水下目标数据。 日本官方和媒体多次指出,这些潜艇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监视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尤其是第一岛链附近的日益频繁的活动。这就是明牌了,针对中国的。 既然如此,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有的是反制措施。 中国的海鲸”系列超大型无人潜航器采用仿生水下滑翔技术,续航能力达数月,好几个月啊!可在深海静默监测潜艇活动。 “海燕”无人潜航器下潜深度1500米,搭载拖曳光纤线列阵,可以与固定声呐阵列形成“机动+固定”的立体探测网 。 翼龙-3察打一体无人机可挂载反潜鱼雷与磁探仪,单次任务覆盖面积达3.8万平方公里,我们大不了一次性撒出去一个机群,搭配AI算法实时目标筛选。 运-8Q反潜机配备磁探仪与100枚声呐浮标,单次巡逻覆盖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无侦-8高速无人机可突破敌方防空网,对第一岛链纵深的潜艇基地进行电磁频谱测绘。低轨卫星群将重访周期缩短至8分钟,可以实时监控潜艇动向。 剩下的就交给我们的水下利器,进行精准猎杀,中国新一代反潜鱼雷已形成完整谱系,AQA010重型鱼雷采用主被动声纳复合制导与光纤线导技术,可从潜艇、舰艇多平台发射,最大射程达60公里,实战中曾将800吨级登陆舰拦腰炸断。 鱼11轻型鱼雷则实现多模式发射,舰艇垂发、直升机空投、火箭助飞,航速超55节,隐蔽性与抗干扰能力极强,是水面舰艇与舰载航空兵的核心反潜武器。 鹰击-18改型反潜导弹射程超100公里,可从055大驱的垂直发射系统精准投放,实现“发现即摧毁”的超视距打击。 054B护卫舰与直-20F反潜直升机配合,2小时内即可完成“发现-定位-打击”闭环。都用不着055上场,小弟就搞定了。 中国已经构建了“侦-扰-瘫-毁”四位一体电磁作战体系,可通过歼-16D电子战机释放定向能微波脉冲,烧毁敌方潜艇通信芯片;陆基“维和1号”干扰站使区域GPS定位误差超过500米,瘫痪潜艇导航能力。 中国还正研发具备半潜航能力的“准核潜艇”,并计划在2030年前部署600颗低轨侦察卫星,实现“5分钟电磁瘫痪岛链”的绝对优势。海底基站与无人作战平台的协同,将构建起“深海堡垒”防御体系,彻底改变西太平洋水下力量对比。 ​ 中国的反制手段从海底传感器到空天卫星,从智能鱼雷到量子通信,正以系统性的创新重塑反潜战规则。这种“全域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打击”的能力,就是对地区安全威胁的有效回应,中国从此要在深海战场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掌控”。 中国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步伐不会因个别武器的出现而改变。这场水下与反水下的博弈,胜利的天平始终倾向于体系更完整、战略更主动的一方。

0 阅读:33
慕然初心

慕然初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