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埋头“干饭”的老人身份不一般,左边的是廖耀湘,右边的是谭道善,照片拍摄于50年代的功德林,由于廖耀湘没戴眼镜,并且把头发已经理光了,可能很多人并没有认出他来。 廖耀湘与覃道善两人,很多人应该并不陌生,毕竟俩人身上有太多相似印记。他俩同是湖南地界走出来的汉子,乡音里都带着湘地的爽朗劲儿,而且都踩着黄埔军校的门槛出身,算是实打实的同门校友。 论起年岁来,廖耀湘要比覃道善小三整岁,论入学先后更是差着辈——覃道善早早就念完了黄埔四期,算是师门里的前辈,廖耀湘则晚两届,在六期毕业,得规规矩矩喊他声师兄。 不过论抗日战场上的能耐,俩人可没分什么前后辈,全都是敢拼敢打的硬骨头,当年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劳那真是数都数不清,说是抗日名将绝对半点不掺水。 廖耀湘那模样啊,真是让人见一回就记一辈子。他个头不算高,身形瞧着圆滚滚的,但浑身都是紧实的力气,典型的壮实身材。最显眼的是那深度近视镜,几乎要贴到眼皮上,左眼眉骨下方还有一道挺明显的疤痕,据说是早年征战时留下的印记,也为他添了几分悍气。 当年辽沈战役打到尾声,他率领的兵团被彻底打散,那真是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罗荣桓元帅当时特意给各级指挥员叮嘱:“认准那白净脸皮、戴着金丝眼镜、一张嘴全是湖南口音的,可千万别让廖耀湘跑了!” 后来他躲在高粱堆里藏了一夜,结果还是被农会的人识破,最终成了俘虏。 新中国成立之后,廖耀湘和覃道善都以战犯身份被关押起来,开始了漫长的改造生涯。那段日子里,俩人一边接受思想教育,一边也慢慢反思过往。 覃道善性子直,改造时还曾为了被同僚牵连的事,当众跟人吵得面红耳赤,看得出来是个藏不住情绪的人。好在后来政策放宽,他俩都被列入了特赦名单,重获了自由身。 只可惜廖耀湘的晚景不算长,特赦后没享几年清福,在60年代就匆匆离世了,相比之下,覃道善要幸运些,身体底子看着更硬朗,一路活到了80年代才寿终正寝,算是见证了更多时代变迁。
我们单位有个富婆,家里老公做生意身价过亿,仍然天天大奔,卡宴,小粪叉子车换着开上
【1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