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务亚洲》10月14日披露,以色列防务巨头拉斐尔向印度空军正式递交了“天空之刺”远程空对空导弹合作方案。这款导弹号称射程突破250公里,搭载三脉冲发动机与多频射控雷达,抗干扰能力突出,被标榜为以色列第六代超视距空战利器。拉斐尔已着手推进技术整合,计划将导弹适配印度现役的苏-30MKI与国产“光辉”战机。 这款“天空之刺”看似数据亮眼,实则暗藏玄机。三脉冲推进技术确实能延长导弹末段追击能量,多频雷达理论上可破解常规电子干扰,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战机改装能力始终是块短板。苏-30MKI的火控系统源自俄罗斯设计,“光辉”战机载弹量本就捉襟见肘,强行嫁接西方制式武器,怕是要重演“阵风”战机整合时那段磕磕绊绊的往事。 国际军贸从来不是简单的银货两讫。以色列慷慨分享尖端技术背后,藏着中东地缘棋局的深意。随着伊朗“见证者-136”无人机在俄乌战场显威,犹太国度急需在亚洲筑牢战略支点。印度则盘算着用“以制导弹”对冲俄系武器交付延迟的风险,殊不知自己正沦为大国技术的试验场。还记得当年“巴拉克-8”导弹采购案吗?新德里为追求快速列装,最终连本土导弹研发线都险些断送。 射程数字从来不是决胜关键。现代空战好比两位蒙眼剑客对决,谁先感知到对手,谁才能刺出致命一击。印度空军至今未解决预警机数量短缺、数据链兼容性差的陈年旧疾。即便给战机装上三百公里射程的利刃,若看不见敌机方位,不过是举着望远镜挥剑的盲斗士。 军购狂欢背后,真正该警惕的是技术依赖的陷阱。当印度国防研究组织(DRDO)的“阿斯特拉”导弹还在试验场蹒跚学步,直接引进成品固然解渴,可未来三十年空战体系的话语权,恐怕又要握在别人手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防务亚洲》10月14日披露,以色列防务巨头拉斐尔向印度空军正式递交了“天空之刺
旅行看世界
2025-10-16 11:57:34
1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