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现阳谋,中美准备互征的港口费,很多人都会认为中国吃亏,因为中国造船量已占世界的50%以上,美国本土造船份额连0.1%都不到,这不明摆着“中造船舶”数量碾压,得交更多钱吗? 但你要是这么想,可就彻底掉进美国的“数字陷阱”里了,。这局博弈根本不是比谁造的船多,核心全在“规则”这两个字上,美国自以为攥着个大筹码,其实他们那点心思早就被咱们摸透了,最后指不定谁吃亏呢。 首先得掰扯清楚一个最关键的事儿:造船多不代表要交的港口费就多,这俩根本不是一回事。 咱们中国造船业是厉害,全球每10艘新船里差不多有6艘是咱们造的,今年前四个月手里的订单更是占了世界64.3%的份额。 但你知道不?这些船里八成以上都是出口给外国的,船造好交付之后,船东就是外国人了,不管是欧洲的马士基还是美国的航运公司,这些船的主人早不是中国企业了。 这就跟咱们造汽车出口一个道理,车卖给老外,他开着车上路交的过路费,难道要咱们汽车厂掏钱?肯定不可能啊。 美国想拿“中国造船多”说事儿,纯粹是故意混淆视听,让不明真相的人觉得咱们占了“数量便宜”就得吃亏,其实这笔账从根上就算错了。 再说说美国那所谓的“收费政策”,看着挺凶,其实漏洞百出。 他们规定对中国拥有、运营或者建造的船舶收高额费用,一艘10万吨的货船停靠美国港口一次就要交500万美元。但他们忘了,自己家的航运公司早就离不开中国造的船了。 美国造船业早就不行了,造一艘普通集装箱船要花3年多,成本高达3.33亿美元,咱们中国18个月就能造好,成本才5500万美元,差了整整6倍。 这么悬殊的差距,美国船东又不傻,肯定得买中国船啊,现在美国自己定了规矩,反而把自家企业架在火上烤——要么花大价钱买美国造的贵船,要么买便宜的中国船再交高额港口费,怎么算都亏。 这还不算完,咱们中国的反制措施一出来,直接就点了美国的死穴,美方政策10月14日生效,咱们的新规同一天落地,一分一秒都不差,这叫针锋相对但又留有余地。 咱们的规则里藏着大智慧,表面上是对美国拥有、运营、建造的船舶按吨收费,还包括那些美资持股25%以上的企业的船,连“影子股东”都躲不过去。 但关键是加了条豁免条款:中国造的船一律免交特别港务费,这一下就把美国船东逼到了选择题面前:要么接着用中国船,来中国港口一分钱额外费用不用交;要么换美国船,不仅买船贵,每次来中国还得交上亿的费用。 更有意思的是,咱们手里还有个大杀器——全球最牛的港口群和货运量。中国港口一年的货物吞吐量能到157亿吨,美国才26亿吨,连咱们的零头都不够。上海、宁波这些港口都是全球航运的必经之地,美国船东想做全球生意,根本绕不开中国港口。 而且咱们不光港口多,修船业也是世界顶尖的,美国船厂连航母撞伤了都得修八个月,民用船维修更是遥遥无期,咱们这儿又快又便宜,空载来修还能免费用。 这等于给美国船东又套了层“枷锁”:船得买中国的,坏了还得来中国修,不然成本高得扛不住。美国想靠港口费打压咱们,结果反而把自己的企业绑得更紧了。 其实咱们从一开始就没被动过,美国4月份就放话要收费,咱们没立马翻脸,而是等了180天,直到他们政策生效当天才出台反制措施。 这180天里,咱们早就把美国的底细摸透了:他们造船业空心化,根本没法替代中国船;他们的企业和消费者扛不住成本上涨;他们的港口离不开中国的货物。 所以咱们的规则设计得特别精准,既打在了美国的痛处,又给他们留了台阶——只要买中国船、来中国修船,就能免费用港口,等于把选择权交给了美国企业,让他们去给美国政府施压。 这比直接硬碰硬高明多了,用规则当武器,既维护了自己的利益,还让对方没法耍赖。 说到底,这场港口费博弈根本不是数字上的比拼,而是规则制定权的争夺。以前都是美国说了算,想怎么收费就怎么收费,咱们只能被动接招。 但现在不一样了,咱们能看透他们的数字陷阱,还能制定出更巧妙的规则,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 美国以为靠“造船少”就能占便宜,却忘了自己的航运业、零售业、农民都离不开中国的产业链。 最后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么让企业承担高昂成本,要么让老百姓买单,怎么选都是难题。 所以别再被“中国造船多就吃亏”的说法骗了,这都是美国故意放出来的烟雾弹。真正的博弈里,比的不是谁的船多,而是谁的规则更懂市场、谁的产业链更扎实。 美国那点小聪明,在咱们的硬实力和巧策略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又现阳谋,中美准备互征的港口费,很多人都会认为中国吃亏,因为中国造船量已占世界的
万事浮华
2025-10-16 11:48: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