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报道,笑不活了!在河南商丘,四姐妹跪在地里求爸爸放过她们:“爸爸,以后别再种地了,我们四个实在受不了啦!”[紫薇别走] 四姐妹每年这时候都会从北京、郑州、武汉等城市赶回来,专门帮父亲收花生,她们穿着运动鞋,戴着遮阳帽,在田间一蹲就是大半天,大姐今年已经38岁,在郑州做财务工作,二姐在武汉当老师,三姐和四姐分别在互联网公司和医院上班。 姐妹四个的年收入加起来超过50万,可就是不让我们花钱雇人收,说这话时,手里还在不停地扒拉着花生秧,她们提出过很多次要花两三千块钱请专业的收割队来干,父亲每次都摇头:“那不行,你们不回来,我种这地还有什么意思?” 这位父亲今年72岁,妻子在二女儿读高中时就因病去世了,那些年他一边种地一边打零工,硬是把四个女儿全送进了大学,他去建筑工地搬砖,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回家还要下地干活。 女儿们都在城市站稳了脚跟,轮番接父亲去住,可老人在城市待不了一个月就要回来,三女儿说,父亲在武汉住的时候,每天早上六点就醒了,在阳台上转来转去,说这日子“不踏实”。 这片花生地有三亩多,对于一个72岁的老人来说确实太累了,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翻地、施肥、除草、浇水,每一个环节都要弯腰劳作,去年收花生时,父亲累得直不起腰来,女儿们看着心疼得直掉眼泪。 父亲有自己的坚持,他说种地这么多年,看着种子发芽、开花、结果,那种满足感是钱买不来的,每次把收获的花生晒干,分装成几十袋,给四个女儿每家寄去一些,他觉得这才是做父亲的意义。 对于这些六七十岁的农村老人来说,土地不只是谋生工具,更是他们一辈子的精神寄托,他们从土地上获得的,是劳动的成就感,是被需要的价值感,是和乡土的情感连接。 而子女们看到的,是父母日渐佝偻的背,是晒得黝黑的皮肤,是干活时吃力的喘息声,他们有能力让父母过更轻松的生活,却发现自己的孝心常常变成了父母的负担。 她们想过把地租出去,父亲不同意,说租给别人心里不踏实,她们想过改种一些轻松的作物,父亲说种了一辈子花生,不会种别的,她们甚至想过在城里给父亲找个社区菜园,让他种点菜,父亲去看了一眼说:“那点地,还不够我热身的。” 网友热评: “这不就是我爸吗?年年打电话催我们回家掰玉米,嘴上答应少种点,结果地越种越宽。” “你以为是你给老爸洗脑成功了?结果发现是老爸给你洗脑了,第二年照样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对于这位辛辛苦苦靠种地把四个女儿都培养成大学生的父亲来说,土地不仅是曾经的饭碗,更是一辈子的念想和精神寄托。 “你让忙活了一辈子的老人突然彻底闲下来,他可能真会憋出病来,地里转转,忙活点轻省活,对他们反而是种舒坦。” “其实关键不是完全‘禁种’,而是怎么帮老爸‘减负’。” “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父母的艰辛,并给予了他们安享晚年的实际保障?” 如果你是该新闻中四姐妹的邻居,你会给出什么样的建议,来帮助这个家庭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是支持父亲继续种地但降低劳动强度,还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说服父亲安享晚年?评论区分享你的高见! 信源:新华社
安徽六安这事儿真的看一次眼眶热一次!儿子梦到妈妈说脚冷,换别人可能只当是个普
【7评论】【4点赞】
Kill all the Jewis
缺的是那点花生吗?缺得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的父女情!
用户10xxx72 回复 10-16 16:27
你要亲情不,送你四亩地,当然多送个爹也不是不行
张晓伊
种地只是幌子。想看看子女、唠唠家常、享受一下家庭的温馨。地是父女之间亲情的桥梁。[赞][赞][赞][赞][赞]
用户21xxx64
实在不行就给他找个老伴吧
用户14xxx77
本质上是让孩子们不要忘了根!
八闽斌哥
这4个女儿真的孝顺的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