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战争部突然宣布了!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料到? 10亿美元,一夜之间砸出去!不是买坦克、也不是搞航母,而是买矿! 10月12日,美国战争部也就是五角大楼,突然宣布启动一项大规模战略采购计划,专门抢购钴、锑、钽、钪这些听上去就很“硬核”的关键矿物。 他们是真的急了,急到连采购文件都没藏着掖着,直接摊在桌面上,这不是普通的买卖,而是他们没想到的“软肋”,在高科技竞争和军工产业链的背后,美国竟然连最基础的矿都不掌握! 别看美国平时在国际上一副“老大哥”的样子,真到关键时候,它连一块稀土都得靠别人,说白了就是怕未来打不成仗、造不了武器、拼不了芯片,所以提前囤货。 这可不是普通的采购,文件显示,美国准备买下约5亿美元的钴,2.45亿美元的锑,1亿美元的钽,还有4500万美元的钪,不仅金额大,而且速度快,几乎是以“战时节奏”在推进。 五角大楼这波操作,表面看是未雨绸缪,实则是被现实逼得没路了,才开始慌不择路。 事情的根子,其实早就埋下了,美国这些年大搞“去工业化”,把制造业和资源开采都往外推,自己专心搞金融、搞高科技,结果一轮全球化下来,发现自己不光没矿了,就连精炼的技术都没了。 美国关键矿产供应依赖度极高,稀土进口中,70%靠中国,此外还有15种关键矿物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包括军用领域必需的镓、锗、电池级石墨等。 更夸张的是,中国只占全球23%的稀土储量,却能供应全球92%的精炼稀土,这说明什么?说明光有矿不算什么,关键是得“炼得出来”,而美国连这个基本能力都没有。 如今的美国,就像一个大厨,连锅铲都得借别人的,哪还有什么“厨房主权”可言? 很多人可能会问,美国这么发达,怎么会连个矿都搞不定?问题恰恰在于,它不是搞不定,而是没人搞。 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MP Materials虽然今年股价飙了355%,看着风光,但说白了,它只能把矿挖出来,后续的提纯、分离、加工,全都得靠中国。 军工级的稀土材料要求极高,纯度要达到99.99%以上,而美国目前的技术连99.9%都难以稳定实现,且产量极小,只能在实验室里做做样品。 五角大楼不甘心被卡脖子,于是他们不找中国,找“朋友”,这几年,美国跟澳大利亚走得特别近,还签下了一份关键矿产合作协议,看上去像是要打造一个“非中矿产供应链”,但现实很快就给他们泼了冷水。 比如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开采商之一,可它的矿石还是要运到马来西亚去处理,而且这些处理技术、设备、工艺,大多数还是中国那一套,离开中国,莱纳斯连矿都没法炼。 更别提成本了,澳大利亚的稀土项目成本是中国的两倍以上,即便美国补贴买单,在全球市场上仍然毫无竞争力。 从表面看,这是一次战略采购,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无可厚非,但深层次看,这其实是美国面对现实的“认怂”,他们自己都意识到,继续靠别人是不行的,但想靠自己,又发现什么都准备不足。 于是,只能拿钱砸,砸出一个“战略安全缓冲期”,希望在这一两年里补上断档的技术、人才和产业。 产业链的建立,不是靠政府拍脑袋就能完成的,尤其是稀土领域,需要从资源开采、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加工处理到最终应用,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断,而美国现在,几乎每一环都或多或少依赖中国。 这10亿美元,更多像是一种“表态”,告诉国内选民、资本市场和盟友:我们在努力搞独立,但事实是,他们越努力,越显得焦虑。 这场“买矿风波”其实远不只是资源问题,更是全球化的现实写照,过去,美国把低端产业链外包给发展中国家,自己搞控制塔式的高端产业,但现在发现,一旦关键资源不在自己手里,连控制塔都成了空架子。 在稀土、半导体、电池材料这些新兴战略领域,中国已经不是“世界工厂”那么简单,而是“世界枢纽”。 从矿石到精炼,从设备到人才,中国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式产业能力,而这正是美国现在最缺的。 想要绕开中国重新搭建系统,除非美国愿意花10年、1000亿、全链条重做,现实是,时间、资金、人才都不是说有就有的。 一场看似简单的矿产采购,暴露出的是超级大国隐藏最深的焦虑与脆弱,五角大楼这次“抢矿”行动,不是战略主动,而是现实被动。 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料到,全球竞争走到今天,真正卡住脖子的,不是导弹,不是芯片,而是一块不起眼的矿石。 当美国开始为矿物焦头烂额,世界格局的天平,也正在悄悄发生倾斜,资源之战,才刚刚开始。 信息来源:加速关键矿产囤积!五角大楼斥资10亿美元扩大国家战略储备——财联社
印度学者急了,我宣布,今天最憋屈的人出现了,不是邻居,也不是朋友,而是那位说
【3评论】【5点赞】
分析一切
下一步稀土交易、有色金、钢铁等金属交易全都换成人民币。。。就算换了都不一定有卖!不换,直接不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