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特朗普对我国喊话了 10月15日,特朗普喊话中国:"我认为,中国故意不买美国大豆,并给我们的大豆种植户造成困难,是经济敌对。为了报复,美国终止在食用油及其他领域与中国交往,自己生产,不购中国的食用油"。 这话一出来,不少人先皱了眉——这说法压根没踩准事实。美国大豆协会早有数据,中国需求占美国大豆出口的60%,可找替代市场难如登天,豆农们盼的是订单回归,不是这种强硬表态。 更有意思的是“不购中国食用油”的说法。业内专家一扒数据就明白了,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食用油才4000吨,美国主要进口来源是加拿大和印尼,跟中国压根没多大关系。 说不定特朗普搞混了概念。真正有分量的是中国出口美国的废弃食用油,2024年足足100多万吨,价值10亿美元,是正经食用油出口的100倍。这波“报复”怕是打错了靶子。 美国豆农早被贸易战折腾够了。艾奥瓦州那位种了40年大豆的农户就说,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中国救了美国的过剩产量,现在政策反复,自己都不知道以后怎么办。 内布拉斯加州的农民更直接,今年大丰收却没中国订单,日子快过不下去了。他们宁愿要稳定订单,也不要那些没谱的财政援助,毕竟谁也不想靠救济过活。 这种单边施压的套路,美国之前就玩过。2018年加征钢铝关税,看着帮了制造商,实则让下游企业成本涨了不少,新增1000个岗位的同时,丢了7.5万个工作。 农产品贸易本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从八十年代末合作到现在,四十多年的信任积累,哪能说断就断?美国农业部都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大豆进口还会涨,这市场谁愿真放弃。 中国也早有准备。2017年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的40%,现在只剩18%,巴西成了主要供应方。小麦、液化天然气也是同理,不是非美国不可,市场早悄悄转了向。 特朗普大概没算过民生账。经济学家早警告了,贸易保护只会让食品、能源价格上涨,到头来买单的还是美国低收入家庭,他们早被通胀压得喘不过气了。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都承认,农贸合作是中美关系的稳定力量,没这层合作,全球粮食安全都受影响。这种共识,显然比“报复”言论更接地气。 说到底,这更像场自说自话的闹剧。一边是豆农盼订单的焦虑,一边是对贸易数据的糊涂认知,真要搞“终止交往”,最先疼的恐怕是美国自己的产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 特朗普对我国喊话了 10月15日,特朗普喊话中国:"我认为,中国故意
桥边歌谣
2025-10-16 09:24:45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