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升龙烟花秀的处理结果下来了,让我不得不想起云冈石窟的时装秀,这两件事可谓异曲同工。文物变成秀场,高原生态放烟花,以文化之名的伤害,到底算不算破坏? 去过文物古迹的朋友都知道,“拍照关闭闪光灯”是铁律。敦煌莫高窟早有定论,闪光灯照一下壁画,相当于让它承受七年日照的损伤。强光里的紫外线会像刀片一样割裂颜料分子,让千年色彩氧化褪色,还会催生肉眼看不见的“光疲劳裂纹”,把文物的生命一点点磨掉。就连云冈石窟自己也明令禁止激光笔照射佛像,因为对颜料损伤极大。 可时装秀现场是什么光景?打着“传统与时尚交融”的幌子,各种强光以及有颜色的灯光对着佛像轮番照射。要知道,秀场灯光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比相机闪光灯猛烈得多。有设计师说用了“特制冷光系统”,但这种自证能替代专业文物保护评估吗?《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文物保护单位改作其他用途必须层层报批,旅游发展必须把保护放第一位。 这场秀的审批流程是否合规?强光对佛像颜料的具体影响有没做过检测?这些关键问题,至今没看到权威回应。更讽刺的是,平时对游客闪光灯严防死守的专家和保护机构,此刻却集体沉默了。当年大都会博物馆的活动危及元代壁画,业内一片抨击,怎么到了自家的石窟秀场,标准就变了?文物保护不该是“双重标准”,不能游客动一下闪光灯就上纲上线,商业活动搞大规模光照就成了“文化创新”。 蔡国强的烟花秀已经给出了警示:文化表达不能凌驾于文物安全之上。云冈石窟的佛像沉默了千年,它们见证过文明交融,却不该成为商业秀场的“背景板”。真正的文化传承,从来不是拿文物冒险,而是像莫高窟那样,用0.08勒克斯的精准照度守护历史。希望这场争议能换来更明确的答案:文物保护的底线,到底能不能被“艺术”和“时尚”随意突破? 让给这种肆意妄为怪现象开绿灯的得到应有的惩处,让所谓的表面文化名流实则庸俗烂人引以为戒,才能真正对生态,对文物进行保护!大家觉得呢?
2800年前英国青铜大锅:铆接工艺制造,不是整体铸造!这件青铜大锅(cauldr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