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队长获刑三年半:一箱从泰国寄到公安局的毒品,与一个警察的坠落 2025年1

枫叶漫天 2025-10-15 19:10:26

禁毒队长获刑三年半:一箱从泰国寄到公安局的毒品,与一个警察的坠落 2025年10月14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宣读了一份令旁听席窒息的判决:原于洪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刘威因走私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这位从警三十年的老警察当庭高喊“上诉”,但法槌落下时,他身上的警服早已被褪去16个月。 一、“缉毒者”的失控计划 事件始于2023年6月。刘威在发展一名特情人员王迁(化名)后,通过境外聊天软件联系到泰国毒贩,要求对方邮寄“大麻样品”,并将收件地址直接填为沈阳市公安局于洪分局所在地。此后的半年内,先后四个境外包裹寄达公安局门口的快递柜。 前三次包裹里是树叶或零食,第四次则检出了160.25克大麻叶。就在两名辅警按刘威指示取件时,被同行禁毒民警当场控制。几天后,另一个包裹再度抵达,内含1352克大麻叶——这些毒品若流入市场,足以让数百人沉迷。 二、“为了工作”还是“逾越红线”? 庭审中,刘威始终坚称自己的行为是“侦查需要”。他解释,用公安局地址收件是为防止毒品流入社会,安排双人录像取件是为固定证据,甚至强调“于洪区99.9%的毒品案件靠特情破获”。 但公诉人指出致命问题:他从未向领导报备,未向海关通报,更未履行特情审批程序。一名分局领导证言:“他用特情买毒品,全局无人知情。”禁毒本是为斩断毒流,但当侦查手段脱离监督,执法者是否成了“制毒网”的一环? 三、考核压力下的扭曲逻辑 此案暴露了基层禁毒的荒诞困境。刘威的工作笔记记录着:“市局全年考核通报……于洪分局禁毒工作全市落后”“年底冲刺,多完成的计入明年成果”。 更讽刺的是,于洪区因“毒情社会面管控太好”,在全省毒情监测中排名第一,这意味着缺乏毒品犯罪线索,导致刘威无法完成打击指标。为破局,他选择了一条危险的路:主动“引毒入室”,制造案件。 四、情与法的两难 刘威的家人展示了他荣获的多枚三等功奖章。三十年间,他从巡警成长为禁毒副大队,最终却因“禁毒”获刑。有同行叹息:“他可能太想做出成绩了。”但也有群众质问:“若每个警察都为破案走私毒品,社会还有安全吗?” 毒品犯罪专家莫关耀指出,此案关键在于程序正义的缺失:“控制下交付”必须经审批监督,否则禁毒与贩毒仅一线之隔。 五、悲剧背后的警示 此案绝非孤例。2022年南方周末曾报道,某地禁毒民警为完成指标纵容贩毒活动。当破案数成为考核标准,当“结果正义”凌驾于程序之上,执法者的初心是否已被异化? 刘威的辩护人曾感叹:“没有犯罪事实,就无法立案;没立案就不能审批侦查手段——这是个死循环。”但法律的底线从不因“难”而退让。正如判决书所写:“禁毒者更应恪守法治,否则守护之剑终将刺向自己。” 爆料 分享今日的感悟 注:来源封面新闻,如有侵权和不实之处,敬请联系删除 写在最后的话: 此案绝非简单的“警察变毒贩”。它映照出基层执法者在考核压力、职权边界与初心理想间的剧烈撕扯。当我们追问“谁该为刘威的坠落负责”时,答案或许藏在侦查权监督的漏洞里,藏在扭曲的绩效考核中,也藏在那箱被默许寄往公安局的毒品里。

0 阅读:0
枫叶漫天

枫叶漫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