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报道,河南一38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在海拔4000米高原,手机突然失灵!他以为欠费,直接充了200元话费,但手机还是无法使用,他联系移动客服,客服却回应:为防止你被诈骗,已经对你手机号“保护性关停”,需要去移动厅办理,即便他多次向客服说明身处险境,希望临时开通网络,但客服回应,为防止电信诈骗无法办理。[紫薇别走] 李先生当场就急了,反复解释自己的处境,客服的回答却像复读机一样:“这是为了防止电信诈骗,保护您的财产安全,必须本人持身份证到营业厅办理。” 接下来的8天,李先生形容是“用命在走”,白天赶路时要计算好体力和路程,晚上找地方扎营时要担心失温和高反,最煎熬的是看着手机里下载好的离线地图,却无法联系外界,也不能确认前方是否有补给点。 终于走出高原下到城镇,李先生第一时间冲进移动营业厅,结果被告知更绝望的消息:他的手机卡归属地是新疆,当地营业厅没有权限处理,只能去新疆办理,工作人员说得很客气,但李先生只觉得荒谬难道要他再买张机票飞去新疆,就为了恢复一个手机号? 电信诈骗这几年确实猖獗,很多老人被骗得倾家荡产,运营商配合公安部门监控高风险号码,及时停机阻断诈骗链条,初衷是好的,问题出在执行上所有异常都用同一套流程,没有给紧急情况留任何出口。 去年有位在西藏工作的工程师,因为经常给家乡的父母打视频电话,被系统判定为“异常拨打”停了机,还有位做跨境电商的老板,因为频繁接收海外验证码短信,号码直接被冻结,这些人都是正常使用手机,却要跑营业厅证明“我是我”。 很多用户收到停机通知的时间短得可怜,有人说自己只提前两分钟收到短信,正在开车根本来不及处理,等反应过来已经联系不上了,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保护”反而成了困扰。 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得更人性化,当用户申诉时,可以通过视频验证身份,或者让用户拍摄身份证和本人合照,后台人工审核后临时开通24小时应急通话功能,这样既保证了安全核验,又不至于把用户逼到绝境。 用户长期在某个地区工作,经常往特定号码打电话,这种规律性的行为应该被识别为正常使用,而不是一刀切地判定为异常,还有那些常年在外地工作的人,应该允许他们在当地营业厅办理归属地业务,而不是非要跑回户籍所在地。 手机在今天已经不只是打电话发短信那么简单了,它绑定着我们的银行卡、社保卡、就医记录、乘车码,甚至连小区门禁都要扫手机,突然停机带来的麻烦,远比想象中严重得多,特别是在偏远地区、高原山区这些地方,手机可能真的关系到生命安全。 李先生最后选择了起诉移动公司,他不是为了赔偿,就是想给后来人争个说法防诈骗重要,但不能因此就把所有用户都当成潜在的诈骗犯,规则应该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被规则捆死。 网友热评: “正儿八经的诈骗电话一个没防住,正常人的电话反倒被冻结了” 。 “该防的一个没防住,净给真实需要的客户添乱了” 。 “我也是给几个外省同学打了几个电话,就被很善良的保护性停机了” 。 “是不是所有从境外回来的人,都被列入了‘高危名单’?” “规矩太死板,不近人情,当时李先生处境那么危险,饥寒交迫的,哪怕客服能灵活一点,临时给他开通几小时网络救急,情况都会好很多 。”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在那种极端情况下,还死抱着规定不放,确实有点“带着爹味”了,就是一种“我为你好”,但不管你能不能承受的感觉 。”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保护性停机”的麻烦?或者你觉得运营商该怎么做,才能既防住诈骗,又不耽误咱们正常使用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 官方信源:红星新闻
10月13日报道,河南一38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在海拔4000米高原,手机突然失
征途观史
2025-10-15 16:42: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