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上演“美式服软”:美国还想和中方继续谈判,30万在美中国留学生就是“人质” 13日美国财长贝森特的采访算是把“美式双标”玩明白了,典型的先装委屈再卖好,最后亮刀子,一套流程下来把“霸权话术”耍得溜熟。这位被特朗普提名的亿万富翁财长,本身是搞对冲基金出身的,按理说该懂点博弈的体面,可10月13号的采访一开口,还是那套老掉牙的套路。 先说甩锅这步,贝森特在镜头前翻来覆去强调“是中国没有控制住局面”“是中国在对抗全世界”,把自己扮成受害者,说美国只是在“维护主权”。这话听着就好笑,谁在搞单边制裁心里没数吗? 从9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结束到现在,才二十多天,美方就接连出台一堆对华限制措施,又是威胁加征100%关税,又是搞出口管制,这些都是摆在台面上的事实。 反观中方,10月9号出台的稀土新规,早在之前就通过双边机制给美方通报过,完全是按国际规矩办事,怎么到他嘴里就成了“对抗全世界”?这分明是倒打一耙,跟之前美方搞“50%穿透规则”时的霸道劲儿如出一辙。 甩完锅立马转画风,开始装“宽宏大量”。贝森特话锋一转,说美国不一定真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更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还特意透露刚过去的周末中美聊了不少,这周中国官员去华盛顿开世界银行会议,双方还要接着谈,甚至提到10月底特朗普去韩国开APEC会可能见中方,他自己也会提前会晤中方高官。 这话听着挺有诚意,可转头想想,美方要是真有谈的心思,怎么一边放话一边还在加码限制?商务部14号都挑明了:“不能一边要谈,一边威胁恐吓出台新措施”,这根本不是跟人相处的正道。说白了,这就是打不过就喊停,等缓过来再接着打的套路,跟之前搞稀土制裁时给盟友留缓冲期、独坑中国的操作一模一样。 最让人不齿的是最后的威胁环节,前面铺垫了半天“愿意谈”,末了突然翻脸说要是中方不配合,美国有的是“有效筹码”。他列举了丙烷、喷气发动机零部件这些东西,说都能当反制武器。 可这点筹码真能吓到人吗?早几年美方就拿丙烷试过水,结果中方600亿反制清单里直接就把这类产品列进去了,精准打击还不伤人害己。至于喷气发动机,更离不开中国稀土,现在稀土新规卡着,美国军工企业库存都快见底了,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巨头上周还在给国会写信求豁免呢。拿这些自己都依赖的东西当筹码,简直是自曝其短。 更过分的是,贝森特居然暗示要打留学生的主意,说美国国内有30万中国留学生,不排除驱逐的可能。这哪是什么筹码,分明是把无辜学生当“人质”。 这些孩子去美国读书是为了求学,跟经贸摩擦八竿子打不着,现在却成了美方政治博弈的牺牲品。这种拿普通人开刀的做法,连基本的道义都不讲,也难怪外界都说美方的霸权思维已经深入骨髓了——之前挑拨中阿关系被中方使馆痛批“霸权霸凌”,现在又拿留学生说事,真是一点底线都没有。 其实贝森特这套“服软+威胁”的组合拳,根本掩不住美方的底气不足。中方早就把话挑明了:“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14号的时候,中美工作层还在沟通,中方从来没把谈判的门关上,但前提是相互尊重,不能搞胁迫。 反观美方,一边喊着要谈,一边还在搞单边制裁,连贝森特自己都承认美国给阿根廷钱的核心是“维持战略利益”,这种满脑子霸权算计的心态,怎么可能谈出结果? 现在全球供应链本来就够脆弱了,美方前阵子搞“股权穿透”制裁,把几千家中国企业拖下水,已经让半导体行业乱成一团。现在又拿关税、留学生说事,只会让更多国家看清美国的真面目。 中方手里的牌也没打满,前三季度对美稀土合金出口降了32%,份额早被欧盟、东盟接走了,真要逼急了,有的是反制办法。 贝森特要是真为美国经济着想,与其琢磨怎么拿留学生当筹码,不如赶紧劝白宫停了那些单边措施——毕竟标普都算过,稀土管制要是收紧,美国四大行业明年成本得涨290亿,GDP都得掉0.3个百分点,再折腾下去,受伤的还是美国自己。
特朗普该死心了,这次中国不会再给美国出尔反尔的机会。根据路透社的报道,一位名叫贾
【29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