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移民的路子已经开通,但印度人往大国的摆摊行为是非法的。开餐厅雇佣印度人是合法

欢笑相伴 2025-10-15 14:59:08

印度移民的路子已经开通,但印度人往大国的摆摊行为是非法的。开餐厅雇佣印度人是合法的。成都的印度小伙拉姆,一开始卖飞饼。由于没有经验,每个月亏损上万元,但他不放弃,坚持学习和总结经验,后来飞饼的生意转正,开始赚钱。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在重庆磁器口用“八级水平重庆话”吆喝“勒里勒里,印度飞饼,来嘛!”的拉姆,十几年前曾落魄到一天只卖出一张饼。面团隔夜就变质,一个月亏上万元,这个印度小伙子最终连摊位都没保住,只能黯然回国。那段日子,他心情郁闷只能借酒消愁,还强撑着安慰员工“明天生意就好了”。 命运的转折藏在一次顿悟里。回国三个月,拉姆想通了一个道理:卖飞饼不能只是填饱肚子,还得喂饱眼睛。他苦练出一手“楼上飞”的绝活——每个饼都要高高抛起三米旋转,尽管时不时失手飞进人群引来“打到脑袋咯”的哄笑,却让他的摊位成了洋人街最吸睛的风景。就是这么简单的改变,让他回归第一个月就赚了几十万元。 拉姆的飞饼越飞越高,2015年在成都金沙太阳节,他的摊位一天卖出1500张飞饼,日收入高达3万多元。但“赶会人”的生活并不轻松,这些职业展商一天只睡三小时,全国奔波如同“蜜蜂追赶花期”。 拉姆用流利的重庆话感慨:“印度话顾客们听不懂就连我用肢体语言也不相通。”这股融入当地的劲儿,让他甚至研发了麻辣口味的飞饼,彻底征服了山城人的胃。 从街头摊贩到餐厅老板,拉姆完成了身份的蜕变在西安起步的印度人德福,同样沿着这条路建立了他的餐饮帝国。德福的琥珀宫印度餐厅里,从印度运来的三百年雕花门静静诉说两个文明古国的对话。他在中国开了七家连锁餐厅,却始终保持着每周二禁食的习惯,这个坚持了二十年的仪式,是为了提醒自己不忘贫困出身,尽力帮助更多人。 这些印度创业者用美食打破了文化壁垒。德福的两个孩子满口陕西方言,能流利背诵中国诗词;而拉姆不仅自己说得一口地道重庆话,还教会了来自印度的表哥哈曼用“要得”招揽生意。 成都的“香料法”印度餐厅已扎根十四年,黄红绿三色咖喱酱都是从印度带回原材料手工熬制。主厨甚至拥有研究生学历,打破了印度人“只会唱歌跳舞”的刻板印象。 印度厨师希夫在昆明五星酒店掌勺,从印度菜延伸到泰国、马来西亚菜肴,成为一名月薪8000元的“亚洲厨师”。在他看来,“美食可以连接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是国际交流的润滑剂。” 这些印度创业者的故事,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路径。从街头小摊到高端餐厅,从单一小吃到多元料理,从语言隔阂到深度融入。他们带着家乡的香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配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

猜你喜欢

欢笑相伴

欢笑相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