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撞衫」和「撞香」常被描述成一种尴尬、羞耻、必须努力避免的状态,然而同样是

多才多艺雪 2025-10-15 12:26:26

为什么「撞衫」和「撞香」常被描述成一种尴尬、羞耻、必须努力避免的状态,然而同样是展现个人品味和文化资本的伸展台,却几乎没有「撞书」、「撞音乐」这样的说法呢? 「咖啡店隔壁桌的人正在看跟我一模一样的书 为什么「撞衫」和「撞香」常被描述成一种尴尬、羞耻、必须努力避免的状态,然而同样是展现个人品味和文化资本的伸展台,却几乎没有「撞书」、「撞音乐」这样的说法呢? 「咖啡店隔壁桌的人正在看跟我一模一样的书耶,好丢脸!」「捷运上偷瞄到旁边的人听的乐团跟我听的一样,看来我要弃坑了。」似乎较少人会这样反应。相反地,还会往心有灵犀、命中注定那方面去解释。什么图书馆里男女主角伸手拿取同一册书,指尖触碰擦出爱的火花之类的影视剧情所在多有。 我能想到的原因是,或许香味、衣装属于外表的审美秀异范围;选书、选音乐属于内在的审美秀异范围。而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内在的秀异只要秀到一定程度即可(他跟我听同一个小众独立乐团耶,我们是同一国的);外表的秀异,则真正要秀到一个你死我活的地步。 并且,那些内在的秀异,或许更像是一种「求同」。显示自己的异于众人只是表面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寻找那些万中选一的同类。 我自己本身「求同」的欲望十分强烈,以外表来说,求同远远超过秀异的需求。我完全不在乎和他人撞衫,看见路人穿一模一样款式的衣服,反而会产生类似制服的归属感;留学生时代去朋友家参观,看到一模一样的 IKEA 灯具、沙发和床架,一模一样的锅碗瓢盆杯子餐垫加热便当盒,在在感受到的是喜悦温馨,血浓于水,觉得「这就是我们」。 友人林君对此理论嗤之以鼻。他说,他才不「求同」,他也不管什么内在外在。「去听独立乐团 live,走到地下室发现一大堆人,我立刻开始怀疑自己品味是否太糟。」「发现别人跟我看同一本书更是不行。我之前念社会系的时候,都故意找同学都没听过作者的书来念。」 我不死心地问他,那图书馆两个人借书借到同一本的剧情呢?难道不浪漫吗? 他哼笑一声,往椅背靠,椅子唧唧吱吱。 「屁啦!」他说,「那肯定代表两个人平常都没在看书好不好。」 撞书|寺尾哲也

0 阅读:0
多才多艺雪

多才多艺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