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拍到中方码头一幕后,美军核潜艇指挥官火速被撤,具体原因讳莫如深! 10月8号美国海军突然撤了罗伯特・莫雷诺中校的职,只拿“对他的指挥能力没信心”这句套话来应付。不过结合卫星拍到的中方码头画面,再想想美军核力量的运作规矩,就能把这事的来龙去脉拼出来。 莫雷诺是“怀俄明”号核潜艇“蓝色乘组”的指挥官,手里攥着美军最核心的核威慑筹码,这艘俄亥俄级潜艇能装24枚三叉戟弹道导弹,每枚射程都超过1.1万公里,能覆盖全球绝大多数地方。能管这种级别的武器,却突然被撤职,背后肯定藏着能动摇核威慑根基的大问题。 关键线索在法国媒体放出来的卫星图里,海南岛附近的码头上出现了两艘40到42米长的无人潜艇。这种装备和以前那种细长的不一样,艇身宽得能装下大型传感器和攻击武器,更关键的是它能在水里待好久几乎不用上来,不用考虑艇员供氧、心理这些麻烦事,充一次电就能在特定海域藏好几个月,就是核潜艇的“水下猎手”。 而且中方的监测系统早就不是只有一颗卫星了,天仪商业遥感卫星组成的卫星群能拍到亚米级的清晰画面,还能通过光谱分析看出艇身的材料和航行状态,海面下还有3500米深的深海浮标、潜标组成的传感器网,把南海海底的地形、水流都摸得明明白白。 对“怀俄明”号这种战略核潜艇来说,能不能藏住就是命门。它在太平洋部署20年了,能停的港口就那么几个,航行时留下的尾流还容易被卫星拍到,中方完全能靠长期收集的数据摸透它的巡逻路线,再用无人潜艇设埋伏。 能猜到的是,莫雷诺指挥潜艇执行任务的时候,遇上了中方无人潜艇的近距离拦截,18000吨的水下大船转向特别笨,可无人潜艇能灵活靠近,等声呐突然探测到不明目标,又没法用鱼雷自卫的时候,莫雷诺的应对明显出了大问题。 美军核潜艇部队有严格的规矩,这种近距离接触意味着潜艇彻底藏不住了,甚至可能把航行参数、战术习惯都泄露出去,对核力量来说这是致命的失误,后来艇员的报告也坐实了他指挥不当。 美军说的“没信心”看着像敷衍,其实是管理核力量时常用的借口。莫雷诺2005年就当潜艇军官了,在四艘核潜艇上待过,2024年5月才接下指挥的活儿,能通过层层考核坐到这个位置,专业能力本来没问题。 但弹道导弹核潜艇指挥官属于“核武器人员可靠性计划”的关键岗位,直接管着核打击的权限,只要有危及战备安全的失误,一点容忍的余地都没有。 2023年“阿拉巴马”号的指挥官被撤职,2024年“俄亥俄”号的艇长因为“行为问题”下岗,都是一个道理,真正的原因不能对外说,只能用模糊的话掩盖。 更该注意的是美军核力量体系最近有点乱,9月底管着三分之二核武器的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被逼着退休了,半年里好几个核武关键岗位的人都换了,这背后不光有内部管理乱的原因,更和中方反介入能力的提升直接有关。 中方无人潜艇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水下威慑的平衡,它不用实时操控,靠自己的传感器就能在美军核潜艇的航线上埋伏,这种能改变规则的装备,让莫雷诺这种老指挥官也应对不过来。 美军急着换指挥官,一方面是要追究他失职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调整人事,来应对中方装备带来的新挑战。 现在“怀俄明”号还在港口里大修,但撤掉指挥官这事的警示意义比事情本身大多了。中方用卫星监测和无人潜艇搭起来的立体防御网,已经能有效压制美军核潜艇的隐蔽威慑力,可美军老换核心指挥官,反倒暴露了他们核力量指挥链的弱点。 莫雷诺灰溜溜地离职不是个案,而是中美水下力量对比变化的直接表现,以前那种“来无影去无踪”的核堡垒现在被精准锁定了,美军说的所谓战略威慑,也就成了自欺欺人的空话。
卫星拍到中方码头一幕后,美军核潜艇指挥官火速被撤,具体原因讳莫如深! 10月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15 11:06:08
0
阅读: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