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家指出,俄罗斯不会典型解体,但判断五种裂痕的情形 俄罗斯不会出现典型的解体。相反,它将面临不同地区与莫斯科渐行渐远的过程,而莫斯科正在丧失其作为普京治下俄罗斯统一中心及身份标识的地位。 知名乌克兰政治学家与社会学家内博任科在其社交媒体页面上阐述了这样观点。 内博任科指出,在历史危机与战争期间,俄罗斯的主要中心尽管实力强大,但既无法应对外部冲击,也无法解决内部问题。各地区本能地开始与政治“中心——莫斯科”保持距离。 这位政治学家提醒道,彼得大帝曾成功应对过类似的危机,将首都从莫斯科迁至圣彼得堡。 而尼古拉二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仅将首都名称改为彼得格勒,据政治学家表示,这一致命错误加速了俄罗斯帝国的终结。 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将首都迁回莫斯科,自此莫斯科严加防范,不让苏联的任何城市成为其竞争对手。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巩固了莫斯科作为俄罗斯“专制、伟大”及命运之城的地位。 乌克兰战争作为危机催化剂: 据内博任科称,全面入侵乌克兰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克里姆林宫原本希望迅速将乌克兰重新纳入其怀抱,视其为前“苏联明珠”,却遭遇了顽强抵抗。更有甚者,乌克兰将军事行动推进至俄罗斯境内,给俄罗斯不同地区带来了不均衡的战争负担。 “一些地区承受着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强大军事压力,而俄罗斯其他地区则感受不到战争,享受着生活,甚至从这场战争中获利。”专家强调道。 五个“真实的俄罗斯”: 政治学家称,随着前线局势的恶化,普京治下的俄罗斯,不同地区之间,隐秘但真实的界限逐渐显现。这种潜在表现的评判标准包括: • 对所谓“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的侵略战争)的态度 • 普京治下俄罗斯的国际孤立 • 经济形势的恶化 • 对未能带领俄罗斯走出危机的“中心——莫斯科”的紧张态度 目前,内博任科明确划分出五个“真实的俄罗斯”。 1.莫斯科俄罗斯:拥有1700万人口的庞大都市,掌控着国家的权力和财富。莫斯科感受不到战争的负担,假装世界上什么都没发生。 2.地方俄罗斯(包括大型民族聚居区):对他们而言,战争和困难尚未开始。 3.高加索地区:长期不服从中央,是向莫斯科进行激进移民的源头。内博任科认为,高加索地区只是在等待首都局势急剧恶化,以便宣布自己的权利和计划。 4.俄罗斯欧洲部分:卷入战争,但意外发现俄罗斯并不实行团结原则。莫斯科和其他地区,既不同情遭受打击的城市和乡村的苦难,也不急于提供援助。“因此,对我们有利的是,让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比其他地区更早地感受到被‘中心’抛弃。”政治学家指出。 5.远东和西伯利亚:这些地区确信战争不会蔓延至欧洲部分以外,不会波及他们。一些居民暗中指望的,不是莫斯科的保护,而是密切关注这些地区的大国的庇护。 负面因素的叠加,以及莫斯科无力应对危机,为这五个“俄罗斯”与统一中心渐行渐远创造了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