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38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在樟木口岸时,他手机被停机,他以为欠费了,就充了

庞德谈趣事 2025-10-15 00:50:06

西藏,一38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在樟木口岸时,他手机被停机,他以为欠费了,就充了200元话费,还是没开机 他联系移动客服,客服却说:为了防止你被诈骗,移动对你手机号“保护性关停”,想要开机必须去移动厅办理。 男子在当地找了个营业厅,营业厅却说:这是新疆的手机卡,你只能去新疆办理。男子在0下几度在路边冻到崩溃,他愤怒不已,决定起诉移动公司。 38岁的李先生是河南人,平时就爱徒步,国内山水走得差不多了,才去尼泊尔玩。 从广州飞曼谷转机,一路顺顺利利,谁能想到回国在樟木口岸栽了跟头,新疆办的移动号突然没信号。 他第一反应是欠费,赶紧充200,可手机还是黑的。打客服一问,气不打一处来:不是欠费,是强制停机,理由是“防止你被诈骗”。 当时那地方下着大雪,气温跌破零度,李先生就穿件冲锋衣,冻得直打哆嗦。兜里除了没用的尼币,连打车钱都没有,举步维艰。 他跟客服说“先开网让我找个住处”,客服说“必须去营业厅”;求着开4小时网,客服勉强同意,结果5分钟就给关了,连口岸都没出得去。 换个客服再沟通,人家根本不管他死活,就是不开。李先生没辙,只能找民警,才算有个地方避寒。 转头找当地移动营业厅,又被泼冷水:“新疆办的卡,只能回新疆开。” 他在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回新疆?简直是天方夜谭。 没辙,只能当场办张电信卡救急。直到10月13号,那张用了多年的移动卡还没解封,他干脆弃号。 可气咽不下,要移动给说法、退200话费、赔交通费。客服说48小时回复,结果等了一周,直接没人搭理了。 现在李先生放话,西藏行程结束就收集证据,把移动告上法庭。他的行程全被打乱,更气的是移动的冷漠。 口口声声“保护用户”,却不管用户在冰天雪地里冻得半死,连临时开网救急都不肯。 记者找移动客服求证,人家还挺有理:“只有人身安全受威胁才能开机,他不算。而且他办卡时没开跨省业务,只能回新疆办。” 这理由听着就离谱!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明白白写着,消费者有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移动一声不吭就停机,没提前通知,没说清依据,这是侵犯知情权。 李先生充了话费还不给服务,眼看他陷入困境却不补救,这是破坏公平交易。 说到底,“保护性关停”本是好事,可一旦变成“一刀切”的冷漠操作,就变了味。防诈骗是为了保护用户,不是让用户在异国他乡(边境口岸)冻到绝望。 移动作为服务商,连“先保障用户安全,再走流程”的基本同理心都没有,这哪是保护,简直是添乱。 现在办卡、用网都离不开手机,突然停机等于断了生路。尤其是在零下的边境地区,没网没钱没地方去,这不光是麻烦,更是安全隐患。 移动只讲规定不讲人情,只谈流程不顾用户死活,这样的“保护”,谁受得了? 其实这事不难解决:提前给用户发个停机预警,说明白原因和开机方式;用户遇到紧急情况,临时开网核实身份,事后补流程。 可移动偏不,非要把简单的事搞复杂,把用户逼到起诉的地步。 真希望这事能给所有运营商提个醒: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保护用户”不能只挂在嘴上,得落到实处,别让“好心”变成寒了用户心的“糟心事”。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运营商的“奇葩操作”?

0 阅读:0
庞德谈趣事

庞德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