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陈官庄包围圈的国民党中将郭一予,看上了一个漂亮的女学生,以供应她一家五口的食物为条件,将女学生娶了当姨太太。 战争年代,人性往往在生死关头暴露无遗。1948年寒冬,陈官庄包围圈内二十多万国民党军队断粮断水,普通士兵饿得啃树皮。就在这样的绝境中,一位握有特权的中将军官,却利用手中的食物做起了交易。这桩荒唐婚事背后,折射出的是乱世中权力与饥饿交织的残酷现实。 郭一予是黄埔一期毕业生,在徐州剿总担任中将办公室主任。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后,他本来有机会离开。当时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找借口要去蚌埠,临走前给郭一予画了个大饼,说战事结束保举他当绥靖区司令。郭一予就这么被一张空头支票留了下来。 12月初,杜聿明带着三个兵团从徐州撤退,结果在陈官庄被解放军包围住了。郭一予跟着进了包围圈,眼看形势不妙,就想混在老百姓里逃出去。没想到走错了地方,误打误撞进了邱清泉的74军地盘,被人认出来扣押了。邱清泉当时气得要枪毙他,多亏杜聿明看在黄埔同学的面子上说了几句情,这才保住一条命。 包围圈里的日子可不好过。空投的物资根本不够分,普通士兵饿得眼睛发绿,连拖炮的骡马都被宰了吃肉。但郭一予毕竟是中将,属于有限供应的那批人,手里还私藏了不少饼干罐头。他整天在包围圈里闲逛,既无心作战也不参与指挥,就是混日子等救援。 12月中旬某天,郭一予在路边看见一个年轻女子在哭。这女子长得挺漂亮,就是饿得不成样子。一问才知道,她父亲原本是徐州银行的职员,带着全家跟着部队逃难,现在一家五口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郭一予脑子一转,就让女子带他去见家人。 见到女子一家后,郭一予直接提出条件:女子嫁给他当姨太太,他就负责这一家人的吃喝。女子的父母还没来得及反应,女子自己就答应了。说实话,在那种情况下,一口吃的比什么都重要。不答应,全家都得饿死;答应了,至少能活命。这选择虽然残酷,但也没什么可犹豫的。 郭一予对这事儿还挺上心,当天晚上就办了婚礼。在一个临时挖的掩体里,叫来几个相熟的国民党军官做见证。来的人带的贺礼也特别,全是些面包罐头饼干之类的吃食。婚礼办得简陋,但郭一予确实守信用,把收到的食物都单独存起来,让勤务兵每天给女子家人送去。 杜聿明听说这事后骂了句”荒唐透顶”,但也就是骂骂而已。当时杜聿明自己都焦头烂额,包围圈里的部队士气低落,每天都有人偷偷跑去投诚,哪还管得了这些闲事。郭一予就这么在包围圈里当起了新郎官,每天有吃有喝,跟外面那些饿得半死的士兵形成了鲜明对比。 好景不长。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对陈官庄发起总攻。这时候国民党军早就没什么战斗力了,被围困一个多月,饿的饿病的病,根本打不动。解放军只用了四天就把包围圈打垮了。郭一予在混战中被抓,跟其他被俘的高级军官一起,后来送到了北京的战犯管理所。 那个女学生和她的家人倒是没事,解放军核实身份后,给了路条和路费让他们回徐州老家了。对这家人来说,虽然女儿用一个月的名义婚姻换来了全家的命,但这段经历肯定会成为一辈子的阴影。 在战犯管理所里,跟郭一予一起关押的大特务沈醉后来回忆说,郭一予改造期间精神状态一直不太好,经常在半夜说梦话,嘴里念叨着那个女学生的名字,听着像是在道歉又像是在思念。白天干活的时候也经常发呆走神。这事儿估计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小的疙瘩。 说到底,郭一予这个人在历史上不算什么重要角色,就是个普通的国民党军官。但他在陈官庄包围圈里干的这档子事,却真实反映了战争时期人性的扭曲。他手里有权有物资,在别人饿肚子的时候,他想的不是怎么帮助更多人,而是利用这点特权满足自己的私欲。这种行为放在任何时代都让人不齿。 淮海战役最终以解放军全胜告终,国民党军被歼灭55万多人。这场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而郭一予不过是这场大败仗里无数失败者中的一个,他的故事也只是战争残酷性的一个小小注脚罢了。 战争年代的人性选择往往复杂而残酷。郭一予利用职权做的这桩交易,女学生为全家生存做的妥协,都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但无论如何,以食物要挟他人的行为都难以被原谅。大家怎么看这段历史?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最近《沉默的荣誉》热播,让吴石将军的故事火了。可很少有人知道,和他一样藏在国民党
【1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