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容易被电诈盯上是有原因的,一位越南人告诉我: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几乎没黑社会没暴力,大家在国内有防备心但不强,防备意识也不够,一看就没受过外国风俗的“毒打”! 我们国家人口多达十四亿,社会治安管得铁桶似的,黑社会组织基本绝迹,暴力犯罪也少得可怜。老百姓日子过得稳当,街上走着没人东张西望,邻里间小事说开就了。这样的环境是公安机关日夜操劳换来的成果,让大家能安心上班上学,不用总提心吊胆。长期下来,民众对风险的敏感度自然低些,特别是那些隐形的新型骗局。电诈不像街头抢劫那么直白,它藏在电话、网络背后,骗子利用技术伪装得天衣无缝。国内社会信任高,亲友间互相信任是常态,这本是美德,可也给境外团伙钻了空子。他们瞄准我们,原因就在这儿:一个大国的老百姓,日常接触的麻烦多是家常里短,没多少机会碰上那些境外社会的复杂套路。 那位越南朋友在一次边贸会上跟我聊起,话糙理不糙。他说,你们中国这么大国家,里面几乎没黑社会闹事,没暴力横行,大家防备心虽有,但不强,意识也跟不上,一瞧就知道没吃过外国风俗的亏。越南那边,诈骗窝点多,居民从小就得学着提防各种花招,经历多了,警惕性高。他举例说,东南亚有些地方,电诈集团公开招人,受害者被骗去境外干苦力,国内人少有这种亲身经历,容易信了境外来电的鬼话。这话听着扎心,但点中要害。越南公安也常跟我们合作打击跨境诈骗,他说中越边境上,骗子窝点藏得深,靠技术跨境作案,中国人成了软柿子,因为社会环境太单纯了。 电诈这玩意儿,根子在境外窝点。印尼、菲律宾、越南等地是重灾区,团伙用VOIP技术假冒号码,编故事骗钱。2023年,全国公安破获电信诈骗案43.7万起,抓了一大批嫌疑人。 到2024年,破案数降到29.4万起,说明打击见效了。 “十四五”期间,总破案173.9万起,公安机关统筹打防管,成效硬邦邦。 受害人从小孩到老人都有,年轻人爱上网,容易中刷单招;老人信亲情牌,一着急就上钩。技术发达是把双刃剑,移动支付方便了生活,也让个人信息泄露成隐患。 国内反诈宣传没少下功夫,国家反诈中心推APP,社区民警挨家挨户讲课,短视频刷屏提醒。可有些地方还得加强,特别是农村和老人群。安装APP的多,用预警功能的少。境外窝点转移快,像缅北妙瓦底那边的集团,互相竞争抢地盘。 这暴露了电诈链条的乱象,公安得跟国际伙伴联手堵源头。 中越合作就是好例子。2024年8月,两国签联合声明,强化打击电信诈骗和网络犯罪。 到2025年4月,又发声明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安全领域新台阶。 “海鸥”行动拉上多国,持续斩断跨境链条。 公安部跟越南公安部长级会议常开,追逃追赃、出入境管理全覆盖。2025年2月,外交部发言人重申,中方护侨决心铁,联合行动解救被困公民。 这些举措接地气,护住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为什么中国人容易中招?社会环境是关键。国内黑社会弱,暴力少,民众信任机制强,这本是治理成就,可对隐蔽诈骗的辨识就弱了点。境外视角看,我们像没上过“实战课”的新人,骗子专挑软肋下手。越南朋友那话,点醒人:防备意识得练出来。公安数据摆着,起诉诈骗犯近8万,同比增长50%。 湖南今年破6480起,损失降了。 全民反诈月活动刚启动,宣传月拉开帷幕。 要根治,得多管齐下。加强国际协作,堵境外源头;深化宣传,教老人用APP;技术升级,拦假信号。老百姓也得动起来,接到疑似电话,先核实再动。这样的社会,治安好是底子,反诈是加固。越南那哥们儿的话虽直,但提醒我们:安稳别松懈,意识得跟上。
为什么有人觉得越南能崛起?
【1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