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

不吃药的五块 2025-10-14 14:18:03

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不收费,最后还能盈利,可中国的高速要收费,反而还亏欠,8年时间足足有6万亿的亏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单看数字,好像是中国“亏”美国“赚”,但实际上两国的模式完全不同,根本没法直接对比,背后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运作逻辑,也代表了两种国家发展的思路。 中国的方式很直接,谁开车上路,谁就付费,每个收费站就像一个收银口,车辆通过一次就付一次钱,这种做法清晰透明,也公平,每天的收费流水都能对上账。 美国则采用另一套模式,他们把公路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提前算进油价里,每加一加仑汽油,就自动交上0.184美元的联邦燃油税,这笔税收承担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公路支出,每年能收超过400亿美元。 这样一来,司机开车上路不需要再单独缴费,体验更顺畅,但实际上早就已经在加油的时候付过钱了。 再看更深层的原因,中美的差别还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美国现在用的高速公路,大多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的,那时政府集中投入建设,贷款早就还清了。 如今他们只需要投入少量的养护成本,属于低投入、低压力的成熟阶段。 而中国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我们是在近二十年内,用极快的速度,建起了世界上最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相当于几十年工程量压在了短短的时间里。 这样的扩张靠的是大量贷款支撑,目前整体债务规模超过7万亿元,每年光是还利息就得花五千多亿元,这阶段的“亏损”,其实是建设期的正常现象。 加上美国修路多在地势平坦的地区,施工简单,成本较低,而中国要做到“县县通高速”,就必须穿越山区、高原等复杂地形,建设难度和成本都高得多。 除此之外,还有管理和运营上的问题,比如河南,一年用于公路管理的费用就高达28亿元,是养护费用的两倍多。 不过,如果只看这些“亏损”,其实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财务报表上显示的是短期的钱,但算不出长期的价值。 中国的巨额投入,实际上是在建设一份看不见但极具战略意义的“国家资产”。 这份“资产账”上,写着我们更强的后勤运输能力,更稳的产业链布局,还有无数因为交通改善而脱贫的地区。 比如贵州能吸引大数据产业落地,很大程度上依靠了便利的交通网络,我们的技术也因为大规模建设而快速提升,如今已经能出口到其他国家,这些成果都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反过来看,美国的“盈余”账本其实也并不轻松,早期修的公路虽然不再欠债,但老化问题严重,很多地方年久失修,比如底特律周边道路破损严重。 加州公路养护每年需要几十亿美元预算,实际到位资金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至于新建项目,进展更慢,比如加州那条高铁喊了十几年还没修好。 所以,所谓的中美高速“亏损”与“盈利”,其实是两个发展阶段的不同,中国目前处于“发展”的阶段,用当下的财务压力换取未来更完整的国家基础设施;而美国在吃过去的红利,却也面临系统老化的挑战。

0 阅读:0
不吃药的五块

不吃药的五块

旧曲重听记忆闪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