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冰箱贴卖99元?年轻人的“回忆税”,咱交得值不值 “刚在景区花49块买了个冰箱贴,转头刷到欧洲同款中国制造才卖1欧元,这波血亏!”最近不少网友吐槽旅游文创冰箱贴价格虚高,从29元到99元的定价,让原本只想“留个念想”的年轻人犯了难——这贴在冰箱上的到底是旅行回忆,还是商家的“情感收割机”? 要说这冰箱贴火起来的原因,那可是精准踩中了年轻人的“软肋”。谁出门旅游不得带点东西回来?比起沉得要命的特产,巴掌大的冰箱贴轻便又显眼,往冰箱上一贴,看到埃菲尔铁塔就想起巴黎的晚风,瞅见故宫角楼就回忆起北京的晨光,妥妥的“移动回忆胶囊”。也正因这份情感加持,大家对价格敏感度直线下降,觉得花几十块买个“念想”挺值,可真当看到国外同款的低价,心里难免犯嘀咕:都是中国制造,咋到了国内景区就翻了好几倍? 商家敢定高价,可不是瞎喊的,背后藏着两套“算盘”。一套是抓准了游客的“即时冲动”——旅游时脑子一热,觉得这玩意儿承载着当下的快乐,多少钱都愿意掏;另一套更直白,就是利用“地域专属”搞稀缺性,动辄喊出“限量款”“景区独家”,让你觉得不买就亏了,毕竟过这村没这店。可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些冰箱贴的生产成本低得惊人,加上全球供应链加持,批量生产的成本可能就几块钱,卖到几十上百,溢价早就翻了十倍不止。 有人说“愿意买是因为支持本土文化”,这话没毛病。很多冰箱贴印着本地特色图案,比如西安的兵马俑、成都的熊猫,买一个确实有支持文创的意思。但支持不代表要当“冤大头”,现在市场上的问题是,不少商家只盯着“情感溢价”薅羊毛,却懒得在设计和品质上花心思,有的冰箱贴做工粗糙,图案模糊,连最基本的“好看”都做不到,还卖得比国外精致的同款贵,这就不是“文化认同”,而是“割韭菜”了。 其实年轻人不是不愿为回忆花钱,而是不想花“冤枉钱”。要我说,文创产业想长久发展,得把“算盘”打得实在点:要么在设计上多下功夫,搞点真·独家创意,让大家觉得“这钱花得值”;要么把价格降下来,走平价亲民路线,薄利多销总比“一锤子买卖”强。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只有平衡好了价格和价值,才能让冰箱贴真正成为“回忆的载体”,而不是游客嘴里的“坑”。 最后咱总结一句:冰箱贴卖的是回忆不是“天价”,别让本该温暖的小物件,变成伤了游客心的“高价鸡肋”。 旅游 景区 冰箱帖
旅游景点冰箱贴卖99元?年轻人的“回忆税”,咱交得值不值 “刚在景区花49块
糖份超标的喵喵
2025-10-14 11:54:42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