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最近的一番话让不少人眼前一亮。他说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已经缓和了,百分之百的关税也没那么必要,美国没有要跟中国脱钩的打算,而且他还准备和中方见个面。 不过话说回来,他也提到中方这边似乎意愿不高,没有表现出特别热情的态度。最有意思的是,他提到“升级反制是失败者的行为”。 这一句让不少网友直接开玩笑说“这很西方,看来又赢了”,甚至有人调侃说,“快去氧吧吸两口冷静下”。乍一看,这事像是美国在主动示好,背后到底有什么门道,值得好好聊聊。 先从贝森特的身份说起,作为美国财政掌舵人,他说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拜登政府的对华经济态度。这位财长不是第一次谈中国问题。 不久前他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议上提到过中国的经济恢复速度和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所以这次突然提到“缓和”“不脱钩”“关税非必要”。 不是随口一说,更像是经过一番权衡后的试探性发声。很显然,美国现在的经济状况也不是特别轻松,国内通胀虽然比去年低了一点,但仍然是个大问题。 而中方最近释放的信号其实也不少。不光是在多边外交场合强调中美需要对话合作,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高层频繁与外方高官接触,不少人注意到对美政策的语气有了些微妙变化。 比如在气候问题、金融监管、知识产权等领域,中方都展现出愿意沟通的态度,但前提是平等、互利和不搞小圈子。这种态度并不是软化,而是对等合作的底线。 说白了,中国不是没准备好谈,而是不接受单方面的“来见我”的姿态。这也是贝森特说“中方不太愿意”的原因之一,因为不是所有的邀约都值得马上答应。 有意思的是,这次贝森特的话里透露出一种“我们其实不想打,你也别打了”的意味。他反对百分百关税,其实是在反驳美国国内越来越激进的贸易保护声音。 最近美国国会里又有人提议对中国商品全面加税,甚至有人鼓吹“经济战”,但贝森特显然不这么想。他心里清楚,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不可能一刀切。 美国太多企业根本离不开中国制造。更何况全球经济现在已经够脆弱了,一旦再来一波贸易战,受伤的不是一方,而是整个链条。 从历史来看,中美之间的磕磕碰碰并不新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就因为日本在半导体领域追得太紧,对其发起过贸易制裁。 那时候的策略和现在对中国的操作如出一辙,但最终结果是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美国也没有真正解决自己的产业空心化问题。 这说明,靠打压对手来赢得竞争,注定是走不通的老路。现在贝森特提出不要升级反制,可能也是受到了历史经验的启发。 总的来说,贝森特这番话既是美国内部路线之争的一个体现,也是在国际压力下对中方的一种试探。中方的回应看似冷淡,实则是战略上的理性处理。 合作的大门一直在,但不会为了迎合某一方而随意开关。中美之间要真正缓和,不是靠几句好听的话,而是要在原则和利益的基础上找到新的平衡点。 说到底,谁也别指望谁先低头,真正的智慧,是在博弈中找到共赢的可能。网友的调侃虽然轻松,但背后反映的是公众对国际局势的敏锐观察和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所以,不如先别急着“吸氧”,看看接下来谁真正动了,谁只是放了个“口风”。 参考资料:贝森特称对华关税不一定要发生,分析人士:中国面对美国有牌打且敢打牌 2025-10-14 10:09·海峡网
中美全面开打,大量中国产品被美国下架,荷兰得令,强抢中企资产中国产品被一夜间扫
【228评论】【1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