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严控人造钻石出口,俄专家长舒了一口气:他们总算醒悟了!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一条重磅公告,宣布自11月8日起对部分人造钻石实施出口管制。 这一消息传出后,俄罗斯经济学家列瓦申科直言不讳地评价道:“中国正在利用自己作为人造钻石主要供应国的地位,其战略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全球高科技制造业供应链,例如美国计算机芯片的供应链。” 这一管制措施针对性明确,涉及的主要是平均粒径小于等于50微米的人造金刚石微粉、特定规格的人造金刚石单晶以及相关的生产和沉积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明确排除了用于装饰和首饰的培育钻石,这就精准揭示了政策的真实目标——工业和高科技领域。 中国这次出口管制不同寻常,选择的时机和对象都经过深思熟虑。这项政策将于11月8日正式生效,恰好在美国关税停战截止日期前一天。 与全面禁止不同,中国此次采取的是许可证管理制度。 这种“可调节”的控制方式既维护了自身利益,又保留了外交上的灵活性和筹码。自从宣布管制后,业内消息透露人造钻石的市场价格已经上涨约两成。 被管制的不是普通钻石,而是有着“工业牙齿”和“终极材料”之称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粒径≤50μm的微粉,它的硬度最高,导热能力更是惊人,是银的五倍多。 在手机、电脑、服务器乃至更精密的军事装备中,芯片运算产生的高温是性能提升的最大障碍。 而人造金刚石,正是给这些“大脑”散热降温的“超级空调”。没有它,芯片的算力竞赛一不留神就要撞上天花板。 中国在人造钻石领域拥有绝对话语权。2023年中国培育钻石毛坯产量超过2200万克拉,占全球产量70%以上,而在工业金刚石领域,中国单晶产量更是占据全球95%的份额。 全球范围内,中国更是牢牢掌握了人造钻石粉末、单晶材料和关键设备的生产技术。 这就好比菜市场里,一家摊位占了九成的菜源,别人想吃菜就得看这家的脸色。以前中国只是埋头生产,现在把这优势用起来了,这就是战略主动权。 这次管制不是突然之举,而是被美国逼出来的反击。 自2018年起,美国便动作不断,先是对中国芯片持续加征关税,后期更是变本加厉,直接出台举措限制芯片及制造设备出口。 2025年5月,竟直接对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供应实施限制。 美国不是天天喊着要搞“芯片独立”吗?可芯片生产离不了人造钻石做的散热部件,他们自己造不出来,又依赖中国供应。中国这一限制,正好打在美国芯片产业的痛处上。 与美国的全面封锁不同,中国的反制精准而克制。 只限制工业用的关键物项,首饰用的培育钻石照常出口,不影响普通消费者和合法企业。这种精准打击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更厉害的是,中国不仅管制材料,连造钻石的核心设备DCPCVD机器和技术都管起来了。这相当于既限制成品出口,又防止技术外流,保住了中国的技术制高点。 从镓、锗到人造钻石以及相关的技术,中国正在一系列关键材料上布局。 这些材料都是半导体、光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原料。中国正经历着从“制造大国”迈向“供应链规则制定者”的深刻转变。 中国这次出口管制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不会永远被动挨打,而是会根据自己的节奏和优势出牌。 这种转变让一直关注中美博弈的俄罗斯专家也不禁长舒一口气,认为中国终于认清了自己在人造钻石领域的统治地位。 未来几年,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对人造钻石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中国此时把主动权握在手里,既反击了美国的不合理打压,又能推动本国产业升级。全球供应链的博弈从来不是短期战斗,而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期竞争。 中国已经证明自己不仅能在赛跑中跟上节奏,还能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战略布局,在关键时刻抢占制高点 参考资料:全球产量70%以上,中国宣布对人造钻石进行管制以应对中美竞争——凤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