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界人士卡梅隆·约翰逊发出警告:一旦我国对医药、对生物技术、对化工产品出口进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13 14:05:44

美国商界人士卡梅隆·约翰逊发出警告:一旦我国对医药、对生物技术、对化工产品出口进行限制,美国经济将遭受重创。   卡梅隆・约翰逊会这么惊惧,其实是戳中了美国经济和民生最脆弱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对中国原料药的依赖已经深到没法替代的地步,这种依赖不是短期的贸易不平衡,而是美国医药产业自己战略判断错了,才造成的结构性危机。   原料药其实就是药品的“核心骨架”,所有药品里起作用的成分都来自它,而中国早就把这个“骨架工厂”抓得牢牢的了。全球70%的原料药产能都是中国企业在主导,全球三千多家原料药企业里,中国就占了48%,就连被称作“制药基石”的关键起始材料,中国也几乎形成了垄断。   这种优势不是碰巧来的,而是中国有完整的化工产业链才有的结果,从基础化工原料到药用中间体能“一步到位”,这让中国在成本和效率上有了别人比不了的优势,就连印度的制药企业都得承认,他们生产原料药的70%原料还得靠中国进口。   对美国来说,这种依赖早就渗透到普通人的生老病死里了。像治疗肾上腺疾病的救命药氢化可的松,96%的进口量都来自中国;家家户户都能用得上的止痛药布洛芬,九成得靠中国供应;就连孩子退烧用的对乙酰氨基酚,73%的进口也来自中国。   更要命的是急救的时候,撑着重症患者生命的肝素注射液,它的核心原料几乎全是中国生猪肠道提取物做的,美国市场上40%以上的青霉素原料药也来自中国。波士顿医疗协会早就发过预警,要是中国断了原料供应,美国医院15天内就会把抗生素库存用完,手术治疗体系会直接瘫掉。   美国不是没意识到这风险,可现在早就没办法回头了。从2010年开始,美国本土的原料药企业因为环保成本高、市场竞争又激烈,80%的工厂都关了门,自己能生产的比例从35%一下子降到了7%。   他们之前把心思全放在利润高的专利药研发上,却把保命的制造环节白白让给了别人,现在想回头重建产能,才发现根本做不到。   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算过一笔账,单个原料药工厂迁回美国得投20亿美元,而且要等5到10年才能投产,要是想把全产业链都重建起来,前期投入得有一万亿美元,这根本不是美国现在能承受的。   更现实的是,就算只是给原料药加25%的关税,美国药价都会涨12.9%以上,2024年美国人平均每年花在买药上的钱已经有4200美元了,加税后每个家庭还得再多掏近600美元,最后这些钱还得老百姓和医保体系来承担。   美国之前还指望印度能当“替代方案”,可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印度制药业看着好像挺厉害,其实就是中国原料药的“加工车间”,他们的核心原料严重依赖从中国进口。   2020年印度因为疫情限制原料药出口的时候,美国马上就出现了抗生素不够用的情况,那时候就已经给美国敲过警钟了。   到202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是美国大约20%最重要药物原料药的唯一来源,45%的关键起始原料全靠中国供应,全球前十的原料药企业里,中国就占了6到7家,这种结构性的依赖根本不是短期内能改变的。   这种依赖早就超出了医药行业本身,直接跟美国经济的根基绑在了一起。美国医药产业是GDP的重要支柱,还关联着几百万个工作岗位,一旦原料断供,制药企业停工、药店货架空了、医院没法做手术,这些会形成连锁反应。   对现在正陷在阿片类药物危机里的美国来说,这种冲击更关乎生死,美国每年因为药物过量死亡的人超过8万,街头警察、社区医院常备的急救药纳洛酮,它的关键成分还得靠中国的中间体,要是断供了,这些救命的站点就成了空架子,公共卫生体系的“减害”计划也会彻底泡汤。   约翰逊的警告,说到底就是美国商界在发泄焦虑,因为他们自己犯了战略误判的错。中国从来没主动用过这张“王牌”,毕竟原料药关系到人的性命,不能拿来当博弈的筹码,可美国一直拿“国家安全”当借口,非要推动供应链和中国脱钩,这其实是在给自己的经济和民生埋雷。   那些从中国工厂生产出来的原料药,装在集装箱里漂洋过海,最后变成美国医院里的救命针、家庭药箱里的感冒药,这不是什么“卡脖子”,而是全球分工的必然结果。   美国真正该害怕的,不是中国的供应能力,而是他们自己为了短期利润,放弃了产业根基的短视行为,当一个国家的生死健康都得靠别人的供应链来维持时,经济受重创根本不是吓唬人的话,而是早晚会发生的事。    

0 阅读:69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