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世界足球史上都没有过的奇迹,竟然奇迹般地在中国发生了。 当没有城市愿意承办国足的友谊赛, 当苏超、蒙超、湘超…纷纷以文旅的名号开展城市足球联赛, 当中超的观众、国足赛的观众远远低于城市足球联赛的观众。 国足友谊赛竟然找不到承办城市,这尴尬的现实背后是冰冷的经济账。足协要求城市提供三万座以上专业球场、承担所有核心费用,一场比赛就要赔上千万。曾经热情的沈阳在经历巨额亏损后彻底学乖,其他城市也看清了——花钱找骂的买卖,没人愿意再当冤大头。 就在国足遭遇冷场的同一时刻,江苏的“苏超”联赛正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这个业余联赛的常规赛场均观众高达27166人,南京主场甚至创下超六万人入场的纪录。那些为国足空荡看台找借口的人,此刻彻底沉默了。 “苏超”球员们白天送快递、修电脑、教书,晚上换上球衣代表城市出征。这支由教师、学生、快递员、程序员组成的业余队伍,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中国足球最坚固的防线。 江苏人把“散装江苏”的梗玩成了超级IP。徐州对阵宿迁成了“楚汉之争2.0”,南京与南通的“南哥之争”引爆全网。官方亲自下场玩梗,“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幽默表达让赛事迅速破圈。 文旅融合的化学反应令人惊叹。常州在比赛期间对扬州游客免票,吸引超15万人次游客;“跟着赛事游南京”联动200家商户;南通开发“苏超”主题文创产品。前六轮赛事就带动了380亿元的文旅消费,足球终于不再是赔钱货。 从苏超到湘超、赣超、潍坊V超,草根足球的火种已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湖南湘超揭幕战4万张门票5分钟抢光,潍坊V超两个月吸引30万现场观众。这些数字背后,是老百姓用脚投票选出的足球未来。 中国球迷抵制的不是足球,而是那个脱离群众、屡战屡败还高高在上的国足体系。当国足还在为赞助商撤离而苦恼时,苏超的球员们已经用倒挂金钩的业余神作征服了全场。 足球的本质从来就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是普通人也能绽放光芒的舞台。 苏超的火爆证明了中国足球最肥沃的土壤始终在民间。那些在业余赛场上拼尽全力的快递员、教师、维修工,他们或许技不如人,但对家乡的热爱纯粹而炽热。 中国足球需要的不是更多归化球员,而是让足球重新扎根于市井巷陌,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绿茵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荣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前国脚马明宇向球迷爆了一个料。他表示,按目前国内的足球培训营水平,根本培养不出
【180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