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六点,天还没亮,付豪一个人站在球馆里,膝盖还带着手术后的隐痛,一投就是上百个三分。 没人看,没人拍,只有芯片记录着他这一个月投进了1246个球——联盟第一。 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 直到季前赛,他的三分命中率从34.7%直接飙到52.4%。 教练翻数据时愣了:这哪是恢复? 这是重造。 张镇麟更安静。 晚上十一点,训练馆的灯还亮着,他一遍遍练横向滑步、急停三分,影子在地板上拉得很长。 没人知道,这些动作被NBA球探的摄像头悄悄录了下来。 半个月前,一封来自拉斯维加斯的邀请函寄到他手里——“防守多变、三分稳定”,他们用数据认出了他。 他们没去晒汗水,没发朋友圈,但奖金全捐了。3套价值两百多万的动作捕捉系统,装进了辽宁的青训基地。40个15岁的孩子,第一次知道:原来起跳时膝盖别往里拐,投篮时手肘别歪,这些细节,能少受伤、多进球。 更没想到的是,CBA开始公开“加练榜”了。 每周二,APP弹出TOP10,付豪和张镇麟还在前两名,但第三名,是个03年的新人。 他每天比前天多练十分钟,不是为了出名,只是看见了那两个人的背影。 你不用每天六点起床,也不一定非得去NBA。 但你可以打开手机慢动作,拍自己投篮,看出手角度有没有歪,膝盖有没有内扣。 录下来,发给学校的教练,告诉他们:“我想练得更聪明一点。 ” 真正的逆袭,从来不是靠运气或天赋。 是有人把“不可能”拆成一分钟、一个动作、一次重复,然后,日复一日,不声不响地,把它变成习惯。 而这些习惯,正在悄悄改变一群孩子的未来。
每天早上六点,天还没亮,付豪一个人站在球馆里,膝盖还带着手术后的隐痛,一投就是上
乐影操控者
2025-10-13 04:12:40
0
阅读:37
用户10xxx45
厉害了